雋 永 詩 文 | 溫 馨 小 品 |
智 慧 語 錄
![]() ![]() ![]() ![]() |
|
![]() ![]() ![]() ![]() ![]() |
|
處 世 態 度 |
![]() ![]() ![]() ![]() ![]() |
![]() ![]() ![]() ![]() |
|
天 地 萬 象 | ![]() ![]() ![]() |
1. | 假使我們自比於泥土,那我們就真成為給人踐踏的東西了。 | (莎士比亞) |
2. | 一個人能否有成就,要看他本身是否具備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 | (蘇格拉底) |
條件。 | ||
3. | 信心是又細又弱的線,很容易拉斷;但在灰心的時候,它也能 | (威爾遜) |
將你拋上高空。 | ||
4. | 他能夠,假使他想他能夠;他不能夠,假使他想他不能夠。 | (威爾•戴維斯) |
5. | 凡是會守秘密的人,總能聽到人家的自白。 | (培根) |
6. |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成就,不會超過自 | (林肯) |
己相信的程度。 | ||
7. | 扯了一個謊,一定被迫再編造二十個謊話去支持它。 | (蘇格拉底) |
8. | 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 | (托爾斯泰) |
9. |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 (海倫凱勒) |
10. | 一馬不備雙鞍,忠將不事二主。 | (中國諺語) |
11. | 山高遮不住太陽,水大漫不過橋去。 | (中國諺語) |
12. | 不怕虎生三隻口,只怕人懷兩樣心。 | (中國諺語) |
13. | 偷佔偷捻,一世人欠。 | (台語俗諺) |
14.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後漢書) |
15. | 義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 | (說苑) |
16. | 為人不可負心,亦不可負人之心。 | (左宗棠) |
17. | 不輕許,故無負人;不輕信,故無負我。 | (吳懷野) |
18. |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 (素書) |
19.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李白) |
20. | 以兩心不可得一人,以一心可得百人。 | (淮南子) |
1. | 我們是只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唯有彼此搭配,才能展翅高飛。 | |
2. |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 (中國諺語) |
3. | 三人同心,黃土變金。 | (中國諺語) |
4. | 狗多不怕狼,人多不怕虎。 | (中國諺語) |
5. | 一個巴掌拍不響。 | (中國諺語) |
6. | 二龍相鬥,魚鱉蝦蟹受傷。 | (中國諺語) |
7. | 單絲不能成線,獨木不能成林。 | (中國諺語) |
8. | 猴死,豬哥也著沒命。注釋![]() |
(台語俗諺) |
9. | 一人主張,不值二人參詳。注釋![]() |
(台語俗諺) |
10. | 無後台,行無腳步。注釋![]() |
(台語俗諺) |
11. | 錢無兩個昧鏘。注釋![]() |
(台語俗諺) |
12. |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詩經) |
13.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 |
14. |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 (淮南子) |
15. |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 (劉基) |
16. |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韓非) |
17. | 同舟而遇風,則胡越相救。 | (蘇軾) |
18. | 大廈之將傾,非一木所能支。 | (文中子) |
19.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 | (史記) |
20. | 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 (國語) |
1. | 驕傲使天使淪為魔鬼,謙遜使凡人彷如天使。 | (柏克) |
2. | 嚴厲使人畏懼,驕傲則會使人懷恨。 | (莎士比亞) |
3. | 留著別人來讚揚你,讚揚不要出自自己的嘴裡。 | (聖經) |
4. | 向上級謙恭,是本分;向平輩謙虛,是和善;向平輩謙虛,是 | (亞里斯多 |
和善;向下級謙虛,是高貴;向所有的人謙讓,是安全。 | 德) | |
5. | 我們要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 | (毛姆) |
6. | 老是吹號角的,不是真正的獵人。 | |
7. | 曲膝可以跳得更高。 | |
8. | 最大的魚,在最深的海底。 | |
9. | 最破的車輪,發出最大的響聲。 | |
10. | 開花滿天香,結子才驚人。注釋![]() |
(台語俗諺) |
11. | 好來,不如好去。 | (台語俗諺) |
12. |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論語) |
13. | 天下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 | (列子) |
14. | 弓滿則折,月滿則缺。 | (陶覺) |
15. | 善泳者溺,善泳者溺。 | (淮南子) |
16. | 徑步窄處,須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須留三分與人食。 | (史典) |
17. | 問曰:世人輕我、騙我、謗我、欺我、笑我、妒我、辱我、害 | (拾得) |
我,何以處之?答曰:唯有敬他、容他、讓他、耐他、隨他、 | ||
避他、不理他,再過幾時看他。 | ||
18. | 退一步自然幽雅,讓三分何等清閒。 | (韓愈) |
19. | 滿招損,謙受益。 | (書經) |
20. |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 (禮記) |
21. |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李斯) |
22. |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 | (孝經) |
23. |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 (唐書) |
1. | 為人服務,是快樂的泉源;替人設想,是成功的祕訣。 | (亨利福特) |
2. | 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些什麼,先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些什麼? | (甘迺迪) |
3. | 當你施捨,右手所做的事,莫讓左手知曉。 | (新約聖經) |
4. | 誰願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僕人。 | (聖經) |
5. | 樂善好施是生命中唯一真實快樂的行動。 | (華盛頓) |
6. | 服務是一件樂事,也是人生最高的品德。 | (林肯) |
7. | 請把你的燈提高一點,好照亮後面的人。 | (海倫凱勒) |
8. | 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都為別人而活。 | (泰戈爾) |
9. | 若不與人行方便,念盡彌陀總是空。 | (中國諺語) |
10. | 勿以善小而弗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劉備) |
11. | 分一點給別人,等於自己減輕了負擔。 | (張大千) |
12. | 臨事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 | (史典) |
13.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 (論語) |
14.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范仲淹) |
15. |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論語) |
1. | 笑是最好的良藥,滿足是年輕的源泉。 | (莎士比亞) |
2. | 絕不可說:「沒有辦法。」那只是低能和自私的人的口頭語。 | (叔本華) |
3. | 活在世上而戰敗,活得無榮耀,等於每日死一次。 | (拿破崙) |
4. | 英雄只死一回,懦夫卻死無數次。 | (莎士比亞) |
5. | 希望和樂觀,是生命的力量,它使我們的生活圓滿而甜蜜。 | (無名氏) |
6. | 樂觀的人,在每一樁不幸中都能看出好的機會來; | (史蒂文生) |
悲觀的人,卻在每一良好的機會裡都看到了不幸。 | ||
7. | 當一切都已失去的時候,「希望」仍在。 | (巴芙) |
8. | 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長生不死。 | (拜倫) |
9. | 僅憑希望而活的人,將在絕望中死去。 | (義大利諺) |
10. | 如果你是弱者,你自己乃是最大的敵人; | (拿破崙) |
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最佳的友人。 | ||
11. | 吠犬之用,勝於雄獅。 | (亞里斯多德) |
12. | 心無憂慮,就是逍遙佛祖;身無病痛,就是快樂神仙。 | |
13. | 滿足如點金石,可使一切接觸的東西變成黃金。 | (愛默生) |
14. | 肯奮鬥的人,心目中沒有什麼叫做「困難」;以天下為己任的 | (拿破崙) |
人,心目中沒有什麼叫做「貧窮」l。 | ||
15. | 面對陽光,陰影只能在你的背後。 | (惠特曼) |
16. |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 (尼采) |
17. | 沒有風浪,顯不出水手的腕力; | (達爾尼) |
不臨戰場,試不出將士的勇氣。 | ||
18. | 風平浪靜,有天助我;狂風怒浪,有我自助。 | (西班牙諺) |
19. | 在我的辭典裡面沒有「不可能」這個詞。 | (拿破崙) |
20. | 不要為明天的事而煩惱。 | (聖經) |
21. | 兩個人同時向窗外看:一個人看到污泥,一個人看到星星。 | (蘭布里治) |
22. | 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時,他必會打開另一扇窗。 | |
23. | 少年坐在薔薇上,老年就坐在荊棘上。 | |
24. | 在山腳下徘徊的人,永遠到不了山頭。 | |
25. | 一磅勇氣重於一噸運氣。 | |
26. | 靜海造不出優秀的水手。 | |
27. | 一天叫三次苦,黃金變成土。 | (中國諺語) |
28. |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根之草。 | (中國諺語) |
29. | 歹勢,自己想。注釋![]() |
(台語俗諺) |
30. | 一支草,一點露。注釋![]() |
(台語俗諺) |
31. | 一世人,親像做人客。注釋![]() |
(台語俗諺) |
32. | 無魚,蝦也好。 | (台語俗諺) |
33. |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 (高明) |
34. |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 (傳家寶) |
35. | 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 (史記) |
36. | 但有綠楊堪繫馬,處處有路通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