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 103會考參考題本

102試辦會考題本

103教育會考

103特色招生

104教育會考

105教育會考

106教育會考

107教育會考 108教育會考 109教育會考 109教育會考(補考)
110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103年教育會考之 4

31. 「士之處世,見紛華盛麗,當如老人之度節慶。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壯盛,晝夜

           出遊,若恐不暇,燈收花暮,輒悵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則不然,未嘗置欣戚於胸中也。」

           這段文句的主旨,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應學習老人不輕易顯露好惡的處世態度  

            (2)少年老年的人生滋味,都應該細細體會  

            (3)慶祝節日宜尚簡樸,不應追求紛華盛麗  

            4)對於名利繁華,宜淡然處之,無須掛懷

32. 「有人說:『壞書如損友,危害甚大』,但更多的情況是好人讀壞書仍是好人,壞人讀

            好書仍是壞人。」下列何者最符合這句話所呈現的觀點?
            (1)讀書應慎選書籍,以免受到不良影響   

            2)書籍的好壞,對於人品的影響實則有限 

            (3)讀書方法掌握得宜,好人也可從壞書讀出滋味

            (4)盡信書不如無書,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33. 某文人因罪被貶後,寫道:「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

            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則自喜漸不為人識。」根據這段文字,下列對於此文人境況的

            描述,何者正確?            草屨:草鞋

            (1)因罪人身分為人所不齒,屢受責罵  

            (2)擺脫聲名之累,心情趨向適意豁達 

            (3)獲罪之後,心情憂懼,經常閉門不出 

            (4)對仕途絕望,決意漁樵於江湖,隱逸終老

34. 李師古跋扈,憚杜黃裳為相,未敢失禮,乃寄錢物百萬,並氈車一乘。使者未敢進,

            乃於宅門伺候。有肩輿自宅出,從婢二人,青衣襤褸。問:『何人?曰:『相公夫

            人。』使者遽歸以告,師古。」根據本文,「師古乃止」的原因,最可能是下列

            何者?                肩輿:轎子

            1)夫人行事知府儉樸不宜致贈厚禮   

            (2)使者見相威儀可畏,不敢貿然呈上禮物

            3)夫人治家有方,遣女婉拒李師古之禮

            (4)得知相府當時僅有女眷,不敢隨意過訪   

35. 「書畫合一,將繪畫的手法運用於書法並取得成功的先例是清代鄭板橋鄭板橋揚州

            八怪之一所謂怪,關鍵是怪在他『畫字』。今天看來實在一般,少見多怪也。氏的

            書法比他的畫好,因為他的畫沒有明顯的突破,如果他的『蘭竹』不題字,就很難看出

            是誰畫的。他的個性體現於書法。簡要地說,鄭板橋是把畫蘭竹的筆法用在書法上。看

            他書作中的很多筆法就似竹葉、似蘭葉、似蘭花,某些細線又似竹桿、竹枝。此外,字

            體結合篆、隸、行書也是一特點。」根據這段文字,下列對於鄭板橋的書畫評論,何

            者正確?
            (1)所書字體揉合了畫技,有傑出表現    2)所繪蘭竹作品自成一家,風格獨具

            3)繪畫結合篆、楷、行書,獨樹一幟    4)畫技源於書法筆法,故較書法出色

 

            

36. 根據本文脈絡,□□處依序應填入下列何者最恰當?
            (1)曾經/此外/此時    2)即使/此外/所以 

            (3)曾經/直到/此時    (4)即使/直到/所以

37.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用沙場與平靜天地來象徵親子關係由衝突轉為和諧

            (2)運用生動的比喻手法,描述下班後作菜的匆促忙亂  

            3)透過廚房中各種聲音的描摹,來凸顯作者的刀工技法

            4)藉廚藝由不佳到熟練的對比,帶出作者下廚的成就

 

             

38. 假設某縣市已達「超高齡社會的標準,該縣市總人口 100 萬人,則該縣市老年人口數

            最可能是幾人?
            (1)7 萬人    (2)10 7 5 百人    (3)14 萬人    (4)20 萬人

39.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臺灣人口老化速度有逐年減緩的趨勢    

            (2)高齡縣多集中在臺灣北部與離島地區

            (3)增加在地就業機會,可減緩當地老化趨勢  

            4)臺灣 100 年時正式成為高齡社會的國家

 

 

 

再試一次 

      
上一頁 下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