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102試辦會考題本
103教育會考
103特色招生
104教育會考
105教育會考
106教育會考
103年教育會考之 5
40. 本文在起首引用布朗寧的詩,其作用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1)與文章內容的敘述互為印證 (2)藉用此詩的內涵來引起下文
(3)引用他人的作品以增加文章的趣味 (4)為作者飼養動物的方法提出理論基礎
41. 作者願意包容動物所引起的麻煩,並不是基於下列哪一個原因? (1)自己對動物的喜愛 (2)不忍動物受到拘束
(3)從事研究工作的需要 (4)對復育動物的責任感
42.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作者全家對於如何管教雁鵝,有相同的看法
(2)作者的妻子為了讓動物享有自由,而限制小孩的行動
(3)作者為避免飼養動物的麻煩,所以給予動物完全的自由
(4)作者描述動物所闖的禍,是要警惕讀者飼養動物前應慎思
1. 夷然:淡然、平常貌 2. 大化:大自然
43. 「步過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誰非過客?花是主人 (2)盛衰有時,自然之理
(3)花落如雨,皆為文章 (4)生活之美,自然而然
44. 關於本文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順著時序描寫桐花的開落,寄託時光易逝之慨
(2)以敏銳的視覺捕捉農家工作的情形,充滿恬淡自然的田園生活之樂
(3)藉由作者與婦人的對話,呈現兩人各與周遭環境是否融為一體之別
(4)藉由描摹桐花與婦人之美,兩相映照,因此引出作者暗暗嫉妒之情
1. 為「理」之意:治理 2. 內省:宮中
45. 根據太宗對蕭瑀所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太宗在年少時即能體悟弓矢的妙理
(2)太宗悟得弓矢之理,故能平定天下
(3)太宗稱許的良弓並未得到弓工的認同
(4)太宗嫻熟治國之道,更勝於運用弓矢
46. 根據本文末段,太宗在領悟弓矢之理後,所表現的作為是下列何者? (1)虛心請益,察納雅言 (2)賞善罰惡,立法公正
(3)親入民間,體察民情 (4)以德教化,導正民心
1. 蔀屋:指貧苦人家。蔀,音ㄅㄨˋ 2. 檀板:檀木製的拍板
3. 樽罍:酒器
47.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虎丘因為自然景觀奇險,故成為遊覽勝地
(2)虎丘白天僅樓船往來,入夜後才遊人如織
(3)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是虎丘遊宴最盛之處
(4)作者認為虎丘最美之時是夕霞雁落的江景
48. 關於本文的寫作方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多處使用譬喻手法,擬寫人群聚集虎丘的宴遊盛況
(2)以細膩筆觸描摹虎丘的自然美景,與遊人盛況相互呼應
(3)以層層遞進筆法,從平日寫起,再敘良辰,最後寫至佳節盛景
(4)採用「無日無之」、「莫不」等雙重否定寫法以加強肯定的語氣
再試一次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