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100年學測(二)之 5

                   

                                                                                                                                                              

40. 本文第 5 段:「這條山路,我不曾走過,但這一切景致卻仍是我多年來所熟悉的。」

            根據上下文的情境判斷,句中所謂熟悉的景致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1)那條蜿蜒十餘公里,用來運載林木的林區道路               

            (2)鳥聲起起落落地響在樹叢與教堂的圍牆內,很愉快的樣子 

            (3)古道沿立霧溪左岸山壁曲折上升  

            (4)山坡上亮出幾抹鵝黃的陽光,背陽光的部分顯得暗藍沉肅。

41. 根據本文,作者反對太魯閣開發山石、水力發電,所持的理由是什麼?
            1)在險峻的峽谷中設置水力發電廠,很容易引起災變,造成傷亡    

            (2)山勢險峻,以致開發所需的人力、物力將十分龐大,恐不敷成本   

            (3)發電廠設立在山區,將會剝奪原先居住在此地的泰雅族人的生存空間   

            (4)為換取些微的利益,而摧毀百萬年生成的細緻美麗,是十分不值得的事。

42.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第 1 段運用委婉含蓄的語言,暗諷開發山林的錯誤                       

            2)第 3、 4 段運用視覺及聽覺的摹寫來刻畫山林景致   

            3)第 6 段描寫泰雅族的生活型態,與第 7 段現代人的徵逐開發作對比   

            4)第 8 段使用設問的方式引領讀者重新思索人對待自然的態度。

 

                     

43. 下列文句原本有省略主語或賓語的情形,加入()中的語詞後,何者最符合作者原意?
            1)(我)慵懶地躺臥/躺成黃絨絨的寬敞花毯 

            2)有否妥切詩句來描繪(我的童年夢境)  

            (3)(天邊的雲霞)跟隨滿天月光與星光

            4)耕耘機勢必無暇留意(油菜花)。 

44. 關於本詩的解說,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首段以「慵懶地躺臥」傳達作者在田野工作的勞累   

            (2)次段描繪蛾蝶翩韆飛舞的景象,充滿色澤與動態之美   

            (3)第四段重覆「可否遠離」,表現作者對物質文明的厭倦

            (4)第五段以抒情的筆法,表達徜徉油菜花田的閒適心境

 

                    司城子之圉人之子,食鯸鮐而死,弗哭。司城子問之曰:「父與子有愛乎?」曰:

            「何為其無愛也?」司城子曰:「然則爾之子死而弗哭,何也?」對曰:「臣聞之:死

            生有命,知命者不苟死。鯸鮐,毒魚也。食之者死,夫人莫不知也。而必食以死,是為

            口腹而輕其生,非人子也。是以弗哭。」
                                                                                                                            ——《郁離子食鮐》   

                    圉人:養馬的人。圉,音ㄩˇ               鯸鮐:音ㄏㄡˊ  ㄊㄞˊ,河豚

45. 根據本文,圉人死了兒子卻不哭的原因是下列何者?
            1)圉人因其子貪圖不義之物致死而氣憤至極  

            (2)圉人之子徒逞口腹之欲,不愛惜生命  

            (3)父子之間因疏於溝通,情感淡薄

            (4)圉人內心過於哀傷而欲哭無淚。

46. 這則故事所寄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    (2)能安於清澹,則不為富貴所淫

            (3)少慾則易足,易足則心靜智明    (4)一念之慾倘不能制,恐致大禍。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浣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

            切玉如切泥焉。火之布,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

            疑乎雪。皇子以為無此物,傳之者妄蕭叔曰:「皇子果於自信,果於誣理哉!」
                                                                                                                            ——列子湯問

                    錕鋙之劍寶劍名            

                    火之布:以石綿織成,能耐火去汙的布。,音ㄨㄢˇ ,洗

                    尺有咫:一尺八寸

47.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火浣之布的敘述何者正確?
            1)初洗淨時布色極為潔白            (2)以雪冷卻之後才能使用     

            (3)投入火中,無垢處呈現原色    (4)用熱水沖洗,才能滌淨髒汙。

48. 根據本文敘述,無法得知下列何者?

            1)周穆王出征威懾西戎        (2)錕鋙劍劍刃是紅色的

            (3)皇子曾經遣人尋覓寶物    (4)蕭叔認為皇子過於武斷。

 

 

再試一次 

      
上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