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 (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97年學測(二)之4
31. 下列「 」中的字音何者正確?
(1)支票「兌」現:ㄊㄨㄟˋ (2)模「稜」兩可:ㄌㄧㄥˊ
(3)深感哀「悼」:ㄉㄧㄠˋ (4)「潛」力無窮:ㄑㄧㄢˊ。
32. 下列詞語「 」中的字,何者不是表達否定的副詞用語?
(1)「否」極泰來 (2)「莫」測高深
(3)無遠「弗」屆 (4)夙夜「匪」懈
33. 我從未見過荒野 愛蜜莉•狄瑾蓀
我從未見過荒野/我從未見過海洋/然而我知道石南的長相/也知道海浪該是什麼樣子
/我從未與上帝說過話/也不曾拜訪過天堂/然而我確定那地點/就像我有一張地圖/
石南:植物名
作者在這首詩中所流露的想法,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親近大自然最能夠陶冶心胸 (2)擁有地圖有助於認識新世界
(3)萬物之美是藝術無法展現的 (4)經由信仰可產生堅定的信念。
愛花蓮的感覺,從車子駛上蘇花公路就開始了。右翠屏,左碧毯,山與海陪你一路
從頭走到尾。很多處轉彎或穿過讓人錯覺時光的隧道,都彷彿是武陵人剛走出山洞,眼
前乍現奇景,驚嘆是你最忍不住的感覺。就這樣,心版一路鐫刻著驚嘆號;到清水斷
崖,驚嘆號似乎已不足以表徵心中的感覺了。上接碧空的峭壁,層層亂石傾瀉著沉重的
灰褐色,向你壓頂而來,拍岸濤聲邈遠如地底幽靈的呼號,不要被嚇著,這只是花蓮迎
客的序曲。 ——顏崑陽《愛上花蓮的理由》
34. 根據文意,下列「 」中的語詞被替代後,何者意思不變?
(1)眼前「乍現」奇景——變換
(2)驚嘆號不足以「表徵」心中的感覺了——徵兆
(3)向你「壓頂」而來——噴湧
(4)這只是花蓮迎客的「序曲」——前奏。
35. 下列句意的解說,何者正確?
(1)右翠屏,左碧毯——蘇花公路左右兩邊被裝點得金碧輝煌
(2)穿過讓人錯覺時光的隧道——隧道裡的陰暗老舊與隧道外的輝煌截然不同
(3)驚嘆是你最忍不住的感覺——美麗的風景在心中激起巨大的震撼
(4)拍岸濤聲邈遠如地底幽靈的呼號——形容地勢險惡,意外頻傳。
中國飲茶的歷史悠久,不僅講究茶具、水、火、茶葉、對象,甚至沖泡方法與時
間、地點都不馬虎。
以茶具而言,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壺,如此才不會有雜味。而且茶壺經年累月
不洗,方能保存特有風味,所呈現出來的色澤,代表歷史也代表主人的情趣。泡茶的
水,最佳的是山泉,甘美沁脾。火則以大火為主,方能沖泡出茶葉的精華。至於茶葉更
是名目繁多,有初春所摘的嫩葉,有經雪的葉片,不一樣的土質種出來的茶便不同。飲
用哪種茶,全憑各人喜好。泡茶時,心情要閑,對象要合,景色也得怡人,如此才不辜
負好茶葉。
至於泡茶的方法,潮州功夫茶頗值得一提,當地有一歌訣:「高沖、低斟、刮沫、
淋蓋、燙杯、熱罐、澄清、濾歹。」裝好茶葉後,將熱水高高沖入,使熱氣直達壺底。
由於功夫茶講究茶的熱度,故倒入茶杯時,得靠近杯沿倒入,以防止香味散失、熱度降
低。為使每杯茶水濃度一致,應順著茶杯一路傾注,而非注滿一杯再倒另一杯。茶中若
有泡沫出現,則要刮除以去雜質。用開水不斷澆淋茶壺,是要使茶壺保持一定的熱度。
為維持衛生,須將茶杯不斷的放在開水中沖洗。當要加入另一次開水時,得先將壺內水
流盡,如此才不會殘留前一次的苦澀味。
——改寫自《 中國民間風俗•潮州功夫茶》
36.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茶壺每次都要燙洗過,才能再泡不同種類的茶
(2)若選對茶葉,不論對象、景色如何,皆能怡人
(3)相同品種的茶葉以不同的土質培育,風味不變
(4)用甘美沁脾的山泉水,以大火煮開來泡茶最好。
37. 根據本文,下列有關潮州功夫茶的泡茶方式何者正確?
(1)當把茶水倒入小茶杯時,要先將茶壺扛高,再行沖入
(2)為了使茶壺保持一定的熱度,須用開水不斷澆淋茶壺
(3)為了避免茶水出現泡沫,倒茶時要注滿一杯後,再倒另一杯
(4)再次加開水時,須保留壺內部分茶水,避免回沖時味道過淡。
先秦畫的是蛾眉,細長而彎;西漢曾流行闊而短的廣眉,濃重如臥蠶;而東漢大美
人孫壽標新立異,作愁眉、啼妝,天下景從,女人們全變得多愁善感。唐代的眉妝爭奇
鬥豔,品類齊備,如小山眉(遠山眉)、鴛鴦眉(八字眉)、五嶽眉……。宋元時代的
劇場或賣藝場中的女子,百日內眉式無一重複。元代后妃多畫一字眉。明清崇尚秀美,
眉妝復歸纖細彎曲。
——改寫自《我們住在皮膚裡•眉毛》
38.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1)先秦與明清時代眉妝近似 (2)東漢的眉妝著重明豔爽亮
(3)唐代眉妝式樣繁複多變化 (4)不同朝代的眉妝各有特色。
39. 根據本文,「同尋僻境思攜手,暗指遙山學畫眉。」詩中主人翁學畫的眉形,最可能盛
行於下列哪個朝代? (1)先秦 (2)西漢 (3)東漢 (4)唐代。
再試一次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