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90年學測(一)之 4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新筍已成堂下竹,

            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周邦彥(浣溪沙)

33.這闋詞中,作者想藉「登樓」表達什麼? 

            (1)兒女私情  (2)思鄉之情  (3)壯志豪情  (4)悼念之情。

34.「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這兩句的意境近於於下列何者?
            (1)燕去燕來還過日,花開花落即經春    (2)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4)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35. 古典詩詞中,常用一些特定的典故或詞語來表達一定的意涵。以這闋詞為例,下列各項

            說明,何者正確?

             (1)「新筍」暗示「重生」   (2)「落花」暗示「懷舊」

             (3)「杜鵑」暗示「思歸」   (4)「芳草」暗示「忠君」。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

            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

            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

            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唐.韓愈(雜說四) 

                    「駢」死:齊、併                槽櫪:養馬的地方                執「策」而臨之:馬鞭          

36. 作者想藉本文來抒發什麼?

             (1)悲傷賢士懷才不遇          (2)感慨「天下無馬」
             (3)憾恨伯樂不遇千里馬      (4)譏評養馬人不懂養馬的方法。

37. 本文用什麼方法來表達主旨? 

             (1)借景物來抒情  (2)借故事來說理  (3)用直言來勸諫  (4)用史實來批判。

38. 下列文意的說明,何者正確?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只有伯樂才養得出千里馬

             (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把千里馬當作普通馬來餵養

             (3)「策之不以其道」--不能擬定正確的養馬策略 

             (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馬不能了解主人呼喚的用意

 

                    人能夠關心,正表示他有熱血、有深情、有理想,所以在關心之後,往往也激發人

            產生恢宏的志趣和遠大的抱負,在生命中掀起壯闊的波瀾。這個波瀾如果能持之以恆、

            能奮門不懈地鼓盪,便必然有所成就,發展到終極,一定能對社會有巨大的回饋。
                    因此,身處求學的階段,我們的關心雖然只像一朵小小的火花,但是我們仍舊要珍

            惜它,讓它持續燃燒,並且不斷擴展,以期將來能煥發出燦爛的光芒。          

                                                                                                            --改寫自邵僩(讓關心萌芽)

39. 依據本文的論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一個人能夠付出關心,就能知所回饋 

             ()求學階段能力有限,只要專注學業,就是最好的回饋

             ()有熱血、有深情、有理想的人才能關心別人,也一定有成就

             ()人之所以具有恢宏的志趣和遠大的抱負,全係得自他人的關心

40. 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本文第一段的脈絡發展?

             ()興發志趣→付出關心→持續不懈→回饋社會

             ()持續不懈→回饋社會→興發志趣→付出關心

             ()付出關心→興發志趣→持續不懈→回饋社會

             ()付出關心→回饋社會→興發志趣→持續不懈

 

 

再試一次 

      
上一頁 下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