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98年學測(二)之 5

                    成都自上元至四月十八日,遊賞幾無虛辰。使宅後圃名西園,春時縱人行樂。

                    初開園日,酒坊兩戶各求優人之善者,較藝於府會,以骰子置於合子中撼之,視數

            多者得先,謂之「撼雷」。旦至暮,唯雜戲一色。坐於閱武場,環庭皆府官宅看棚。

            棚外始作高凳,庶民男左女右,立於其上如山。每諢一笑,須筵中鬨堂,眾庶皆噱者,

            始以青紅小旗各插於墊上為記,至晚較旗多者為勝。若上下不同笑者,不以為數也。
                                                                                                                    ——莊綽《雞肋編》卷上

                    優人:演戲的人                                            一色:一種         

                    諢:音ㄏㄨㄣˋ,戲譫、逗趣                    噱:音ㄐㄩㄝˊ,笑

                                                                                                                                                              

40. 文中觀眾的座位配置,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    (2)    (3)    (4)

41. 兩戶酒坊所請優人較藝的過程,下列何者可從本文中明確得知? 

            1)「撼雷」次數較多者優先表演    (2)雜戲從上元節演到四月十八日   

            (3)棚內棚外若未同笑則無法得旗    (4)最後獲勝者可得青紅錦旗一面

 

                    一群人聚集在廣場,討論上帝為什麼將造人的工作留到第六天
                    一人說:「上帝想先創造宇宙秩序,這樣人類就能隨心所欲擁有宇宙的奧妙。」
                    另一人反駁:「你覺得你活得隨心所欲嗎?我覺得上帝並沒有如此縱容人類。」
                    第三人接著說:「我看,上帝最重視人類,所以先造其他動物以作實驗。」

                    又有一人緊接著說:「難道說,人類就是上帝最完美的成品嗎?你不覺得人類充滿

            了缺點嗎?」
                    一位老人聽完眾人的說法後,慢條斯理的說:「上帝為什麼到第六天才創造人類?

            我認為是為了預防人類被驕傲沖昏頭,讓人類可以反省到,在上帝的計畫中,連小小的

            螞蟻都比我們還重要。」
                    眾人沉默片刻之後,一致點頭。

42.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看法?

            1)追求真理,必須實地驗證                2)謙遜自省,是人類該具備的修養   

            3)不斷嘗試錯誤後,必能成就完美    (4)了解造物次序,有助於人類文明的發展

43. 下列何者是本文的寫作方式?   

            1)藉由多方論辯點明主旨    2)先分條舉例再歸納重點  

            3)以反覆舉證來凸顯主題    4)在含蓄對話中寄寓旨趣。 

 

                    晏子景公酒,命器必新。家老曰:「財不足,請斂於民。」晏子曰:「止!夫樂

            者,上下同之,無有獨樂。今上樂其樂,下傷其費,是獨樂者也。不可

                                                                                                                ——改寫自 說苑貴德》

44. 下列「    」中的字,何者不是作動詞用   

            (1)「命」器必新        (2)請「斂」於民  

            (3)今上「樂」其樂    (4)下傷其「費」

45.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是晏子的想法

            1)快樂是心靈的滿足,而不是物質上的享受   

            2)要有一顆能容納快樂的心,快樂才會降臨   

            (3)快樂應同享,莫圖一己之樂而使他人痛苦   

            (4)能為別人謀福利,是最富有、最快樂的人

 

                    李文靖公(名文靖為謐號)是宋代名相,司馬光在〈 訓儉示康〉 一文中對他

            有段描述:

                    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

                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

                    李沆身為宰相,權高勢大,但他的廳堂卻很小,和宰相的身分不相稱,因而有人提

            出了「太隘」的質疑。李沆回答說:「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

            禮廳事已寬矣李沆承認這廳堂小得和宰相的身分不配,但他說:「為太祝、奉禮廳

            事已寬矣」 ,為何李沆要提到太祝、奉禮郎這兩個職務低微的官?
                    閱讀時,要掌握文章的涵義,必須清楚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制度;要理解李沆話中的

            意思,須先了解宋代的任官制度。宋代任用官員,除科舉考試之外,另有其他途徑,其

            中一種叫「補蔭」,即為了酬庸外戚及文武高官對朝廷的貢獻,而讓其子孫或親屬靠著

            「庇蔭」,免試即「補」低階官員的缺。此一制度,依照官員品階的高低,子孫可以補

            什麼官,訂有詳細的辦法,以為依循,但歷朝也有小幅度更改李沆曾拜參知政事(副

            宰相),後來又拜同平章事(宰相),那麼他的子孫可以「補」什麼官呢?《 宋史

            選舉志》說:

                補蔭之制:……凡文臣,三公、宰相子,為諸寺丞;……。使相、參知政事、

                樞密院使、副使、宣徽使子,為太祝、奉禮郎。

                    依照前文所引,並對照李沆的身分,李沆的子孫是能「補」太祝或奉禮郎的在同

            一制度下生活的人,當話題涉及制度時,往往只需三言兩語,彼此溝通無礙但時移事

            易,後人卻不見得能掌握要義,若能懂得宋代補蔭的制度,我們便可以理解李沆的語意

            了
                                                                                    ——改寫自葉國良李沆話中的弦外之音

46. 李沆說:「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這句話的

            用意,應該是下列何者?
            1)官場無常,若自己被貶為小官,廳堂大小已足夠  

            (2)太祝、奉禮郎等小官,沒有能力將廳堂建得寬廣

            (3)子孫若只當上小官,現在留給他們的廳堂已夠寬  

            (4)宰相留給子孫的居所宜寬,太祝、奉禮郎則相反

47. 本文引用《 宋史選舉志》,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1)彰顯李沆的說法有所依據    (2)提升司馬光文章中的氣勢   

            (3)分析宋代任官制度的得失    (4)探討歷代宰相制度的演變

48.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作者所要傳達給讀者的主要訊息?

            1)鼓勵人人立志建功業,因為子孫可以獲得庇蔭   

            2)了解各代的制度,有助於深入解讀當時的文章  

            (3)為官當不忘節儉,美德傳家有益後人立身處世   

            (4)建築私宅應考慮實際的需求,不可只講究排場

 

 

再試一次 

      
上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