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99年學測(二)之4

31. 四位同學討論著老師在週記裡寫的評語。根據他們的話,下列哪一位誤解老師的意思?
            (1)小智:「老師勸我『為人不可隨波逐流』,看來我太缺乏主見了。」

            (2)小敏:「我的評語是『不宜妄自菲薄』,你們覺得我是個缺乏自信的人嗎?」   

            (3)小傑:「老師說:『讀書切勿囫團吞棗』,是勸我讀書要融會貫通,勿生吞活

                                        剝。」   

            (4)小優:「老師寫:『切忌以管窺天』,是教我讀書要用對方法,選擇正確的工

                                        具。」

32. 下列各組文句的涵義,何者最接近?
            (1)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行事但求無愧我心,不求盡如人意

            (2)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3)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毋以己長訐人之短,毋以己拙忌人之長 

            (4)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君子有含垢納汙之量,無好潔獨行之癖。

33. 「先生曾主持文學發展基金會,致力於散文研究多年,蒐集、整理名家作品與生平資

            料,並在雜誌撰寫相關文學評論。近年從事散文創作,內容取材自現代都市生活現象,

            以剖析現代人的存在問題。」

            根據上述資料判斷,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這位作家的著作?
            (1)《都會雜思與隨筆》    (2)《現代詩精選評析》  

            (3)《陳之藩作品導讀》    (4)《臺灣當代名家文選》

34. 「對於大自然,人的態度往往很曖昧:既欣賞,又畏懼;既崇敬,卻又要加以征服。其

            實,自然世界只是一個無所感的存在罷了,對人類的苦樂永遠保持中立。」下列何者最

            能詮釋本文「自然世界只是一個無所感的存在」的說法?

            (1)天地之道,極則反,滿則損                                    

            (2)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 

            (3)天之所能者,生萬物也;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   

            4)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   

35.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象以齒焚身,蚌以珠剖體                    (2)狼無狽不立,狽無狼不行

            (3)老虎嘴裡敢拔牙,青龍頭上敢採珠    (4)飛蛾撲火自焚身,游魚為食入網綸。

 

                    那只是個不起眼的小縫罷了
                    我一如往常地整理書包,忽然發現底層有了細小的裂縫。我拿起書包就著燈看,卻

            沒有一絲光線滲透過來。我想:這只不過是表面的布料稍稍磨損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的!繼續將一本本厚重的書塞入書包裡。
                    過了幾天,當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只聽得「啪!」的一聲,隨之而來的是「如釋重

            負」的感覺。回頭一看,書本散落一地,有些甚至還滑行到遠處,「停屍」在水坑裡。

            我趕緊收拾殘局,而後放下書包一瞧——一道大裂縫劃破了書包底端。
                    原來,它只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縫呀!要是我當時補起那道小縫,也不會發生今天

            的慘劇;要是我用另一個袋子分擔它的負荷,它就不會落到「肚破腸流」的田地;要是

            我能防微杜漸,能多考慮一分一秒,我便不會遭遇這般窘境,也不致如此驚慌失措,更

            用不著被迫離棄這多年的「夥伴」。
                    最後,我只好摀著書包的大洞,抱著滿袋的書,還有滿袋的懊悔與自責,狼狽逃回

            家!                                                                                       —— 改寫自張于庭(小事一樁)

36. 下列文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1)「只聽得『啪!』的一聲,隨之而來的是『如釋重負』的感覺」句中的主語是

                        「書包」   

            (2)「有些甚至還滑行到遠處,『停屍』在水坑裡」句中的主語是「書本」

            (3)「它只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縫呀」、「要是我用另一個袋子分擔它的負荷」兩句中

                        中的「它」皆指「書包」  

            (4)「更用不著被迫離棄這多年的『夥伴』」句中的「夥伴」是指「書本」。

37. 下列何者最貼近作者在此事件後的心得?

            (1)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2)先下手為強,後下手為殃 

            (3)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4)寸火能焚山林,蟻穴能決大堤。

 

                    含笑花的美,是潔淨的。那清淡、若有似無的花香,卻令人覺得心酸。因為那種寡

            靜的香氣,有過世母親的氣味。
                    我是個奇怪的女兒。母親在世時,和她沒完沒了的爭吵。母親過世之後,我處處在

            花香中,看到母親的影子,嗅到她的氣味,感覺到她處處隱含的形影。

                    母親是個無懈可擊的式婦女,做甚麼事都完美得一絲不茍,即使打一個結——

            子上的結、鞋帶上的結——也必須打得工整又完美。頭髮梳得整齊,衣服穿得得體,鞋

            子一塵不染。供桌上,每天鮮花蔬果擺得周正美觀。自小到大,我最愛看母親布置供

            桌。尤其節慶大拜拜時,她領著女傭,做出一大桌極費工夫的菜餚,擺得豐盛美麗。她

            從庭院親手栽植的花草中剪下花枝插瓶供奉,多半是白色的香花:含笑、茉莉、夜來香

            或一整盆蘭花,使供桌顯出富泰又莊麗、清寂又潔淨的氛氲。
                    這種氛氲在母親辭世兩年來,時時盤桓在我腦中。
                    含笑花清寂的香氣裡,有母親清顏的回憶。回鄉時候,在朋友家的庭院裡,不期然

            邂逅的含笑花。
                    「你家的含笑花在對我微笑哩!」我對窗內的朋友喊道。
                    猛一回頭,似乎看到母親的身影飄拂過我眼角。愛花的母親和我,不期然在朋友家

            庭院一角的含笑花旁相過。母親的身影拂著花香冉冉而退。

                    含笑花飽滿如玉色手心相合的姿態,好像若有所悟,又若有所思。

                    那是一個微雨的清晨。
                                                                                                                   —— 改寫自洪素麗(含笑)

38. 關於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善於運用對話技巧,凸顯母女性格的差異    

            2)全文採順敘手法,寫出對母親的種種回憶   

            3)文章多處化用典故,使得文字凝鍊雅致    

            (4)透過視覺與嗅覺的摹寫,引出孺慕之情。

39. 根據本文,可明確得知下列何者?
            (1)含笑花香令作者心酸,是因讓她想起與母親一同種花的經驗  

            2)作者的母親是一位喜好花卉,而且做事嚴謹又有條理的女性   

            (3)從小陪著母親擺設供桌,長期的相處使得作者母女情感融洽

            4)作者在朋友家不期然地遇見母親,於是母女相偕共賞含笑花。

 

 

 

再試一次 

      
上一頁 下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