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100年學測(一)之2

11. 「人類的聰明,就在於他們創造了語言,並且玩著各種語言的花樣。這些語言的花樣逐

            漸脫離了真實的事物,也脫離了誠懇的心意,而編織成一片如煙似霧的假象。人類的愚

            蠢,也就在於逐漸不去揭開這層假象,而寧可先入為主地就認定它是真的。因此,不思

            不想,就隨著這層假象的翻覆,而哭哭笑笑起來。」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何者最接

            近?
            (1)侃侃而談的人播種,緘默不語的人收穫   

            (2)入耳為真,不探究事實,則易為表面所惑

            (3)心靈關注的一切,只能由雙唇說出的盲語討論

            (4)一般人用語言交流思想,聰明人則用它掩飾思想

12.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

            立朝,終難成個令器。」這段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令器:美材
            (1)學習不在貪多,但貴精與熟            (2)君子之學貴專,專一乃能有功   

            (3)璞玉琢磨不精,則瓊彩難以盡顯    (4)文章不以德性陶鎔,終為技能之末。

13. 「生敏慧,楊素每閑悶,即召與戲談。嘗歲暮無事對坐,戲之云:『計公多

            能,無惑不解。今日家中有人蛇咬足,若為醫治?』生云:『取五月五日南牆下雪塗

            即治。』云:『五月何處得有雪?』答云:『五月無雪,臘月何處有蛇咬?』笑而

            遣之。」文中生回話的技巧,可用下列何者來形容?
            1)虛應故事且答非所問    (2)委婉含蓄並旁敲側擊   

            (3)巧言令色以投其所好    (4)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

14. 「高二時,曾經有段時間倦怠於讀書,直到某天聽到西洋熱門音樂,我的心瘋狂的捲入

            那澎湃的聲浪裡。事實上我不明白歌詞的意義,我熱愛的是那旋律,律動的節奏燃燒我

            內心過剩的激情,也建立我與西方世界銜接的觸媒。之後對文沒有任何恐懼感,可能

            是當時鍛鍊出來的。現在回想起這段年少歲月,發現原來西洋熱門音樂點燃了我生活的

            火種,成為我生命裡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根據這段文字,西洋熱門音樂成為作者生命

            裡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最可能的原因是下列何者?
            1)克服對文的恐懼,提升閱讀文的能力           

            2)熱門音樂的旋律,觸發作者對生命的熱情  

            (3)對西方世界充滿好奇,想一探西方文化的奧妙 

            (4)歌詞中的深遠意義,開啟作者更為寬闊的眼界。

15. 「『行到水窮處』是一種生命現象,好像走到了絕望的窮途末路,但作者筆鋒一轉,又

            我們看到另一種生命現象,即『坐看雲起時』。走累了,就坐下來,看到悠然的雲,

            此時窮途絕望似乎都有了自由昇華的可能。」這段文字所呈現的人生態度,與下列何者

            最接近?
            (1)寬心自在,不受窘境拘束    (2)勇於承擔,追求自我突破   

            3)忍辱負重,等待浴火重生    (4)及時行樂,享受自由生活

16. 「卿須憐我我憐卿」句中的「卿」是代詞(也稱代名詞)。下列文句「    」中的字何者

            是代詞?
            (1)唯你「是」問                (2)有土「斯」有財   

            (3)有道者聽「其」毀譽    (4)害人「之」心不可有

17. 十九世紀末,歐洲列強對非洲展開殖民統治,強迫非洲人學習語和語。在第二次世

            大戰結束後,被殖民的非洲各部族紛紛爭取獨立,因此歐洲列強依原本的殖民地範圍

            將他們劃分成幾個國家。但是,各部族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截然不同,許多長年敵對的部

            族被任意劃分為一國,以致幾個部落頭目之間不斷爭權傾軋。」
            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作者寫這段文字的用意?

            (1)譴責歐洲列強阻攔非洲部族獨立的惡行   

            (2)說明非洲紛亂與列強隨意劃分國家有關    

            (3)解釋非洲歐洲長年爭戰乃為爭取獨立 

            (4)探討非洲各部落文化與歷史背景的差異

18.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

            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關於這段文句的句意,下列說

            明何者正確?
            1)入乎其內,故能寫之——深入體察萬物,方能細膩描寫  

            (2)出乎其外,故能觀之——描摹宇宙人生,應出外實地觀察  

            3)入乎其內,故有生氣——作家有內在修養,才能寫出深入淺出的好作品 

            (4)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好作品須跳脫成規之外,形式創新,內涵高雅。  

19. 「享受鐵道之旅的人,從踏入車站起就是旅程的起點。火車奔馳,窗外的一景一物,可

            能下一次就看不見了,也可能數十年後仍然保持一貫的面貌。即使有一天鐵道拆了,火

            車也不開了,也依舊有鐵道廢線之旅的趣味。無窮的時空變化,是鐵道之旅的魅力。」

            這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鐵道與車站充滿了懷舊氣息                (2)觀察敏銳的人喜歡鐵道旅行   

            (3)千變萬化的鐵道往往令人目不暇給    (4)鐵道之旅讓人領略時空變化的況味。

20. 「凡為文章,猶人乘騏驥,雖有逸氣,當以銜勒制之,勿使流亂軌躅,放意填坑岸

            也。」根據這句話,作者對於寫作文章的看法,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銜勒:駕馭馬匹的器具        軌躅:軌跡。躅,音ㄓㄨˊ
            (1)文章當自出新意,成一家風骨    (2)為文當求「語不驚人死不休」   

            3)文章若是氣韻不足,則非佳作    (4)為文不可筆隨意走,漫無節度。

 

 

再試一次 

      
上一頁 下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