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100年學測(一)之 5

                    地球表面的 70%由水覆蓋,其中絕大部分是海洋。廣大無垠的海洋蘊涵取之不盡的

            能源,潮汐、海水溫差與波浪是其中三種。
                    潮汐
——潮汐是因為地球、月球與太陽之間的引力變化所造成,某些地區因為地理

            境因素,漲潮與退潮落差可以達到十公尺以上,「潮汐能」便是利用潮差的位能轉換

            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海水溫差
——水的比熱非常大,每一公升純水水溫升高 1便要吸收4180焦耳的能

            量。若能利用海洋每天所吸收的太陽能,將是非常可觀的能源。「海水溫差」發電是利

            深海與淺海的溫度差,來使發電機運轉。不過只適合用在赤道附近緯度20°以內的海

            域,能量轉換效率也只能達到 1%∼3%。

                    波浪——波浪是風推動海水造成的。雖然波浪的位能差不像潮汐那麼大,但是不斷

            下振動所累積的能量也不容小覷。「波浪能」的開發利用是非常新的科技,目前大部

            分都還在研發階段,或只有小規模的應用。

                                                                                                                                                              

40.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潮汐能是利用潮水落差的位能轉換成不同形式的能量               

            (2)海水溫差目前的應用效率最高,尤其適合在寒帶使用  

            (3)波浪的位能差不輸潮汐,是海洋能源的最新研發方向   

            (4)潮汐、海水溫差與波浪三者皆是應用廣泛的海洋能源。

41. 下列何者是本文的主旨?
            1)說明海洋中取之不盡的能源類型及能量可轉換利用    

            (2)批判人類一味地發展科技,導致海洋資源嚴重耗損   

            (3)呼籲珍惜海洋資源,徹底解決地球能源短缺的問題   

            (4)主張綠色能源是拯救地球環境減少危害的最佳策略

 

                    在古代的神話與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蛇身、鱷首、蜥腿、鷹爪、蛇尾、

            鹿角、魚鱗、口角有鬚、顎下有珠。宋代羅願在《爾雅翼》中也記載,龍具有各種動物

            特徵。
                    其實,龍最初只是一個圖騰。沒有人真正目睹過龍,但因許多靈異的傳說,如:龍

            隱能顯,又能興雲致雨,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於是,人們從內心深處崇拜龍,

            龍遂演變成神聖的象徵。因此,古代許多帝王亦假託龍的神話,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

            位。
                    神話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被稱為
龍祖」;炎帝是他母親感應

            「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為赤龍。再如:《史記》說漢高祖劉邦之母,於大澤邊歇息,

            與神遇,其父往視,見有蛟龍於其上,不久,母即有孕,生下高祖劉邦「隆準而龍

            顏」,醉臥之時,有人「見其上常有龍」。此類說法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於是,龍後來

            為皇權的象徵,皇帝又稱真龍天子,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的出現被視為祥瑞之兆,因此逢年過節時總看得到龍的蹤跡,如:舞龍、賽龍舟

            皆是。文人們也以龍創出許多成語及俚俗用語,如:龍鳳呈祥、攀龍附鳳、生龍活虎

            等。可知龍的形象是如何深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中了。        隆準:指鼻子高挺

42. 根據本文,古代帝王多藉龍的傳說來鞏固皇權,其主要原因是下列何者?
            1)皇室所用的日常器物與衣飾,皆以龍為裝飾                       

            2)古代帝王的形貌及其出生、死亡,皆與龍相關   

            3)傳說中的龍神通廣大,成為人們心中神聖的象徵   

            4)龍的形象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節慶活動處處可見。

43. 本文有許多關於龍的敘述,下列何者未曾被提及?
            1)龍的祖先    2) 龍的能力    (3)龍的外型長相    4)與龍相關的生活用語 

 

                    最初,我們都是一幅色彩鮮豔的畫。
                   
歲月的刻痕,讓我們失去了光澤,在老來的時光裡,我們逐漸蒙上了灰塵,色彩由

            濃而淡,「淡出」成為我們在人生舞臺上逐漸消逝的最後畫面。

                    回到童稚的年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性。生活的風霜,讓我們原先有稜有角

            的個性都磨得像一塊鵝卯石。一張輪廓分明的臉多好看,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曾有一個

            漂亮的尖下巴,為何後來會變得面目模糊?是時光魔術師在後面向我們施了手腳,讓我

            們由濃而淡,像一片雲樣飄來,又似雲般飄走。

                    日日夜夜像探樹似的活在大地上,還要風姿勃勃然,真不容易。

                    又是風又是雨,還有冷雪寒霜,一棵樹要保持自己的綠意盎然,你當然要對它致最

            高敬意!人呢,人活在世上,老病死亡永遠在向我們搖旗吶喊,而我們卻能把微笑掛在

            嘴上,以美的姿態站立。啊!大地上的樹啊,如果你會說話,你也一定會向我們鼓掌叫

            好。
                   
人和樹,樹和人,我們都是大地上的風景。
                   
人生際遇起伏,正似潮起潮落。而濃情總有淡的一天,一如風去雲散。當掌聲響

            起,也應想到幕落人去。
                   
人間閱歷也能增添智慧。人生一場,由濃而淡,正是光聚光散。華燈璀燦,終須燈

        息人走,正是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棵樹的生老病死,由楓紅而葉落,隨風起舞的枯葉,

        正向回家的路途報到。人的最後,也像一滴水重新流入海洋。晶瑩剔透的水曾經以各種面

        貌出現:細細流來,細細流走;洶湧而來,洶湧而去;時而波光粼粼,時而洪濤巨流。水

        的風景,也是人的風景,歷經滄桑,隱入大海,不就是人的歸去——塵歸塵,土歸土,與

        大自然合而為一。                                                            ——改寫自隱地《人生十感濃淡》

44. 「人和樹,樹和人,我們都是大地上的風景。」作者在文中將人與樹並列,其理由

            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1)二者都需要得到水的滋潤    (2)二者最終都要回歸大自然   

            (3)二者的色彩終將由濃轉淡    (4)二者都會面對嚴苛的考驗

45. 本文末段著意描寫「水」,下何者最能切合作者的用意?

            1)用以描述人生漂泊不定、居無定所    (2)藉此形容人生無常,禍福難以捉  

            (3)用來譬喻人生種種經歷與多樣面貌    (4)藉以象徵人生如流水般地匆促短暫

46. 「『淡出』成為我們在人生舞臺上逐漸消逝的最後畫面。」這句話在本文中所指涉的人

            生境況與下列何者相去最遠
            1)人生際遇,正如潮起潮落                  

            (2)掌聲響起之後,幕落人去

            (3)隨風起舞的枯葉,向回家的路途報到    

            4)塵歸塵,土歸土,與大自然合而為一

 

                    余少時,聞曹敞吳章門下,往往好斥人過,或以為輕薄,世人皆以為然。後為

            王莽所殺,人無有敢收葬者。弟子皆更易姓名,以從他師。時為司徒掾,獨稱門弟

            子,收葬其尸,方知亮直者不見容於冗輩中矣。
                                                                                                    ——改寫自《西京雜記曹敞收葬》

                    司徒掾:司徒的屬官。掾,音ㄩㄢˋ             冗:平庸之人

47. 下列文句所省略的主語,何者說明正確?

            1)聞曹敞吳章門下——曹敞    (2)往往好斥人過——曹敞   

            (3)獨稱門弟子——吳章            (4)方知亮直者不見容於冗輩中矣——吳章

48.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最適合用來形容曹敞吳章收葬的行為?

            1)萍水相逢,拔刀相助            (2)竭盡己能,大公無私  

            (3)慮周行果,善為長久之計    (4)當理不避其難,義無反顧。

 

 

再試一次 

      
上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