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 創意點子 |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寫作測驗 |
![]() |
|
|
99年學測(一)之 5
1981年某報刊登一則怵目驚心的消息。正題是「醜陋的觀光客」,副題是「國人海
外旅遊舉止失態,洋人側目,影響國家形象。」文內列舉遊歐觀光同胞幾項毛病,「喝
湯時聲音特大」赫然名列其中。
「喝湯時聲音特大。」若這是好事,就會有人說這是保持固有的傳統了。奈何這是
惡習,於是就有人想來「教育」你。區區喝湯也喝了六十多年了,深深體會到規矩與享
受往往勢不兩立,而入國問俗的道理,又絕對不能含糊。輾轉思維,想出了一種陽奉陰
違的兩全之計。於是在洋餐館中小酌,各自點菜時,就避免點湯,不讓出聲的「禍水」
有可乘之機;遇到大宴,身不由主時,侍者端上湯來,淺嘗即止,場內鴉雀無聲,顯得
高雅。
可是好湯不能不喝,而且不能不出聲地喝。夫堂堂法律,為官的尚可以陽奉陰違,
況喝湯乎?小民可以陰違之事本來就不多,在喝湯這件事上,還頗有活動的餘地。一處
是在「關起門來可以作皇帝」的府上,只要老伴不嫌,喝湯出聲,是不會有人來「側
目」的,更用不著擔憂什麼影響國家形象。另一處的天地更大,大約北美洲諸大城市,
都有中國城或唐人街;這些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餐館林立,餐館中的特色得一「鬧」
字。說話不提高嗓門,對座之人都難於聽見,喝湯之唏哩呼嚕,早被更大的聲音淹沒
了。這時一大碗酸辣湯,熱氣騰騰送到閣下座前,呼哩嘩啦,一瞬之間,碗已見底,
額角冒汗,閒愁種種,俱已忘懷,此情此景,實是齒頰留芳,朵頤稱快之鐵證也。
要觀光客喝湯不准出聲,以免影響國家形象,也未免幾近苛求。觀光客之中一定也
有不少人辛苦多年,傾其所有,出門逍遙一番的,這種人一定要他時刻記住幫忙建立國
家形象,負起任重道遠的國民外交重責,實在有欠公平。
二十五、六年前有位屬於「快人快語」型的朋友,將出國觀光。餞行席上有不知趣
之人,曉以國民外交的大義,並尊稱之為國民大使。此時酒過數巡,主客出語更快,聽
到匹夫有責的大義,聽到大使的尊稱,忽然翻臉,立刻以連珠砲的語句斥之曰:「老
兄,我是辛苦了一輩子,省吃儉用了一輩子,這次是傾其所有,出去見見世面,逍遙逍
遙,請你不要給我戴高帽子,我不配做什麼國民大使。匹夫有責,責在遊覽。但是,請
放心,我也不會在外國丟你的臉,不會比有些真做大使的更丟你的臉。」如今已過了二
十五、六年,事過境遷,而此公說話神情,還歷歷在目,可惜當時竟沒有注意到此人喝
湯是否出聲。
現在想想,他很可能是一個「喝湯出聲」的人。
——改寫自吳魯芹《「喝湯出聲」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