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90樣本(一)  (二)

90學測(一(二)

91學測(一)  (二)

92學測(一)  (二)  

93學測(一)  (二)

94參考題(一綱多本)

94學測(一)  (二)

95學測(一)  (二)

96學測(一)  (二)

97學測(一)  (二)

98學測(一)  (二)

99學測(一)  (二)

100學測(一)  (二) 

      北北基聯測

101學測

102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99年學測(一)之 5

                    1981年某報刊登一則怵目驚心的消息。正題是「醜陋的觀光客」,副題是「國人海

            外旅遊舉止失態,洋人側目,影響國家形象。」文內列舉遊觀光同胞幾項毛病,「喝

            湯時聲音特大」赫然名列其中。

                    「喝湯時聲音特大。」若這是好事,就會有人說這是保持固有的傳統了。奈何這是

            惡習,於是就有人想來「教育」你。區區喝湯也喝了六十多年了,深深體會到規矩與享

            受往往勢不兩立,而入國問俗的道理,又絕對不能含糊。輾轉思維,想出了一種陽奉陰

            違的兩全之計。於是在洋餐館中小酌,各自點菜時,就避免點湯,不讓出聲的「禍水」

            有可乘之機;遇到大宴,身不由主時,侍者端上湯來,淺嘗即止,場內鴉雀無聲,顯得

            高雅。
                    可是好湯不能不喝,而且不能不出聲地喝。夫堂堂法律,為官的尚可以陽奉陰違,

            況喝湯乎?小民可以陰違之事本來就不多,在喝湯這件事上,還頗有活動的餘地。一處

            是在「關起門來可以作皇帝」的府上,只要老伴不嫌,喝湯出聲,是不會有人來「側

            目」的,更用不著擔憂什麼影響國家形象。另一處的天地更大,大約北美洲諸大城市,

            都有中國城或人街;這些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餐館林立,餐館中的特色得一「鬧」

            字。說話不提高嗓門,對座之人都難於聽見,喝湯之唏哩呼嚕,早被更大的聲音淹沒

            了。這時一大碗酸辣湯,熱氣騰騰送到閣下座前,呼哩嘩啦,一瞬之間,碗已見底,

            額角冒汗,閒愁種種,俱已忘懷,此情此景,實是齒頰留芳,朵頤稱快之鐵證也。
                    要觀光客喝湯不准出聲,以免影響國家形象,也未免幾近苛求。觀光客之中一定也

            有不少人辛苦多年,傾其所有,出門逍遙一番的,這種人一定要他時刻記住幫忙建立國

            家形象,負起任重道遠的國民外交重責,實在有欠公平。

                    二十五、六年前有位屬於「快人快語」型的朋友,將出國觀光。餞行席上有不知趣

            之人,曉以國民外交的大義,並尊稱之為國民大使。此時酒過數巡,主客出語更快,聽

            到匹夫有責的大義,聽到大使的尊稱,忽然翻臉,立刻以連珠砲的語句斥之曰:「老

            兄,我是辛苦了一輩子,省吃儉用了一輩子,這次是傾其所有,出去見見世面,逍遙逍

            遙,請你不要給我戴高帽子,我不配做什麼國民大使。匹夫有責,責在遊覽。但是,請

            放心,我也不會在外國丟你的臉,不會比有些真做大使的更丟你的臉。」如今已過了二

            十五、六年,事過境遷,而此公說話神情,還歷歷在目,可惜當時竟沒有注意到此人喝

            湯是否出聲。

                    現在想想,他很可能是一個「喝湯出聲」的人。    

                                                                                                ——改寫自吳魯芹「喝湯出聲」辯

                                                                                                                                                              

40. 根據本文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作者認為不恰當的喝湯行為?                   

            (1)參加宴會時,侍者端上湯來,淺嘗數口即止               

            (2)到人聲鼎沸的餐廳裡點碗熱湯,出聲喝個過癮  

            (3)獨自在家「關起門來作皇帝」,想怎麼喝就怎麼喝   

            (4)至國外洋餐館用餐,點碗熱湯,唏哩呼嚕一飲而盡

41. 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本文作者的觀點?
            1)喝湯之法,要因時因地制宜,在享受與禮儀之間取得平衡    

            (2)出國旅行時,須肩負國民外交的責任,時時注意國民禮儀   

            (3)「喝湯出聲」是不文雅的行為,必須透過教育,方能改善   

            (4)宴會中不宜探究別人的隱私,也不應提到令人尷尬的話題

42. 本文後半提及一位將要出國觀光的朋友下列關於這位「朋友」的描述,何者可以從文

            中明確得知?
            1)是一位喜歡喝湯出聲的人                       

            2)說話速度極快,旁人追趕不上   

            3)曾擔任外交使節,退休後將要出國觀光   

            4)想要自在出遊,不願因為顧及形象而影響玩興

 

                    中國從很早開始就太注重表層禮儀,好好的一件事情被極度誇張的方式一鋪陳,也

            就變了味。早在科舉制度剛剛形成不久就被加了太多的裝飾,太重的渲染,把全國讀書

            人的心情擾亂得不輕。每次進士考試總有一批人考上,不管對國家對個人,慶賀一下、

            宣揚一番都是應該的,但不知怎麼一來,沒完沒了的繁複禮儀把這些錄取者捧得暈頭轉

            向。唐代的進士們先要拜謝「座主」(考官),參謁宰相,然後遊賞曲江,參加杏園

            宴、聞喜宴櫻桃宴、月燈宴等等,還要在雁塔題名,在慈恩寺觀看雜耍戲場,繁忙之

            極,也得意之極。孟郊詩中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與張籍詩中所

            謂「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萬里盡傳名」,就寫盡了此間情景。據傅璇琮先生考證,當

            時的讀書人一中進士,根本應付不了沒完沒了的熱鬧儀式,長安民間就興辦了一種謀利

            性的商業服務機構叫「進士團」,負責為進士租房子、備酒食、張羅禮儀,直至開路喝

            道,全線承包。「進士團」的生意一直十分興隆。
                                                                               
                             ——改寫自余秋雨十萬進士

43.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科舉制度變質的原因在於讀書人相互勾心鬥角

            2)張籍的詩反映出士子「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現象  

            3)科舉制度施行久遠之後,逐漸被加諸許多繁複的禮儀

            4)「進士團」屬於政府機構,目的在服務錄取者各項事宜。 

44.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是作者的主要觀點?
            (1)拜謝座主、參謁宰相的禮俗,形成阿諛奉承的風氣 

            (2)讀書人當以社稷民生為重,進士及第後不宜慶賀宣揚   

            (3)過度講究禮儀形成人事的繁瑣,耗費了及第士子的心力   

            (4)未臻完備的科舉制度不能有效舉才,造成國家人才的流失

 

                    陸機少時,頗好遊獵。在豪盛,客獻快犬名曰黃耳後仕,常將自隨。此犬

            黠慧,能解人語。又嘗借人三百里外,犬識路自還,一日至家。羈旅京師,久無家

            問,因戲語犬韌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齎書馳取消息不?」犬喜搖尾作聲應之。

            試為書,盛以竹筒,繫之犬頸。
                    犬出驛路,疾走向,飢則入草噬肉取飽。每經大水,輒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

            其人憐愛,因呼上船。纔近岸,犬即騰上,速去如飛。徑至家,口銜筒作聲示之。

            家開筒取書,看畢,犬又向人作聲,如有所求;其家作答書內筒,復繫犬頸。犬既得

            答,仍馳還。 計人程五旬,而犬往還纔半月。

                                                                                                                   —— 改寫自任昉《述異記》

            「」書:音ㄐㄧ拿、持                弭耳:貼垂雙耳           

45. 根據上下文判斷,文中「我家絕無書信」的意思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無人可以幫忙送信回家    (2)很久沒有收到家中音訊  

            (3)斷絕了寫信回家的念頭    (4)家人絕對沒有寫信給我

46. 下列何者無法看出此犬具備對人示意的能力?
            1)嘗借人三百里外,犬識路自還,一日至家    (2)犬喜搖尾作聲應之

            (3)每經大水,輒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            (4)犬又向人作聲,如有所求

 

                    袁海叟避禍時,佯狂自辱,令家人以糖拌米,潛置籬落間,公匐匐食之。時,

            上命公為本府教授,使者見取食不潔,遂奏為真病,得免。

                                                                                                                            ——無名氏筆記

47. 下列文句中的主語,何者不是袁海叟

            1)佯狂自辱    (2)取食不潔    (3)遂奏為真病    (4)得免

48.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袁海叟的敘述,何者正確?

            1)家境清貧,只能以糖拌米為食            (2)精神狀況時好時壞,不太穩定  

            (3)不懂用餐禮儀,難以擔任朝廷官職    (4)不願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擔任教授

 

 

再試一次 

      
上一頁

         頁次: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