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語文能力推甄試題            

            87學年度試題           88學年度試題          89學年度試題     

  分類精華試題           大學入學試題(參考命題模式)      

大學入學試題

321.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1這件事情牽涉的層面很廣,我們最好不要插手,暫且作壁上觀

      2你們彼此惡性競爭,最後可能讓他作收漁利,豈不是太不聰明

            3他完成攀登聖母峰的壯舉,一時聲名大躁,不少節目競相邀約

      4這件藝品材質不佳,雕工也很粗躁,絕沒有店家所聲稱的價值(105大學學力測驗

322.依據下列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的說明,「果」、「采」二字的造字方式應屬於:

                「果」字的現代字形,看起來是由「田」和「木」組成,但如果看一看古老的字形,

                       就會一目了然。甲骨文表現一棵樹,樹枝的頂端結著圓圓的果實。

                我們在甲骨文的「采」字看到相同的樹,也看到了伸向果實的一隻手。    

           1象形/指事       2象形/會意       3指事/會意       4會意/象形 (105大學學力測驗

323.下列文句「    」內的詞,其意義和現今慣用詞語相同的選項是:

           1「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2胡老爹,這個事須是這般,你沒奈何,「權變」一權變

           3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

           4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105大學學力測驗

324.下列文句,最接近玉嬌龍與胡適二人所述意旨的選項是:

            玉嬌龍:師娘,徒弟十歲起就隨你祕密練功,你給了我一個江湖的夢,可是有一天,

       我發現我可以擊敗你,你不知道我心裡有多害怕。我看不到天地的邊,不知道

       該往哪裡去。我又能跟隨誰?

            胡適:你也許不能全然了解,生活和工作在一個沒有高手也沒有對手的社會裡──

      一個全是侏儒的社會──是如何的危險!每一個人,包括你的敵人,都盲目的

      崇拜你。既沒有人指導你,也沒有人啓發你。勝敗必須一人承擔。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功名屬少年,知心惟杜鵑

           3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4堪尋敵手共論劍,高處不勝寒(105大學學力測驗

325.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港灣旗鼓相當的兩座小丘在風暴肆虐時,

               甲、伴隨船尾翻騰灰色浪沫,

               乙、彷彿為了取暖而互相移近一點,

               丙、又把岬角對立的小丘推開了一些,

               丁、雨雲稀散,燈塔發放霧粒的黃色光亮時,

               戊、正好容納一艘巨大的黑色島嶼般的商船緩緩駛過,

           是搧著神經質的尖長羽翼的小燕鷗群,跟在船後快速地飛掠水面。(洪素麗〈苕之華〉)

           1乙丁丙戊甲    2乙戊甲丙丁    戊丁乙丙甲    戊甲丙丁乙(105大學學力測驗

326.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日光初照的晨曦,樹林裡殘餘的夜霧加速稀釋,□□□□,宛如是大地的調息。

                   (黃錦樹《烏暗暝》)

           乙、走到沙丘高處,遠眺月牙泉。遊客遠了,言語笑聲遠了,可以聽到□□□□,

                   很細微的叮嚀,像一種頌讚,也像心事獨白。(蔣勳《此生──肉身覺醒》)

           丙、我們買了三株幼苗,沿著籬笆,種了一排。剛種下去,才三、四呎高,國祥預測:

                   「這三棵柏樹長大,一定會超過你園中其他的樹!」果真,三棵義大利柏樹日後

                   抽發得□□□□,成為我花園中的地標。(白先勇〈樹猶如此〉)

           1蒼茫游移/風中鳴沙/層巒疊嶂    2蒼茫游移/孤雁哀啼/傲視群倫

         氤氳吞吐/孤雁哀啼/層巒疊嶂    氤氳吞吐/風中鳴沙/傲視群倫(105大學學力測驗

 

                   謠言揭露祕密,這一點不可多得,故而珍貴異常。然而這雖是謠言的價值來源之一,卻不能

           解釋謠言為什麼流傳。黃金也因為稀有而珍貴,但人們卻不是使之流通,而是將它儲存起來。

           黃金和謠言有一個根本的差異——謠言的可信度並非永遠不變,萬一某個謠言被公眾確認為

           「謊言」,它便會壽終正寢,因此,謠言必須儘快使用,趁它尚有價值之際,從中獲取利益。

           事實上,當傳播者推心置腹地吐露隱情,與人分享祕密,他的形象便如同一位掌握了珍貴知識

           的人,在謠言的接收者眼中,散發出美妙的光輝。

                   儘管謠言總有其源頭,但推動謠言的力量還是在聽到謠言並且傳播謠言的人身上。謠言的

           說服力是隨著它接觸到的人越多而越加增強的。人們聽到謠言,常會從自己的角度來豐富謠言,

           甚至提供其他的論據來證實謠言。在這個「滾雪球」效應裡,人們把謠言變成自己的,在裡面

           投進自己的想像和幻覺。(改寫自〔法〕讓•諾埃爾•卡普費雷《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  

327.依據上文,選出符合作者想法的選項:

           1謠言因揭人隱私而為人所憎,故無法如黃金般保值   

        2即使被證實為虛構,謠言仍會如滾雪球般繼續傳播    

        謠言傳播者未必心懷惡意,大多只想藉此贏得注目   

        人們常透過謠言製造幻覺,藉以掩飾對真相的恐懼(105大學學力測驗     

328.下列甲、乙兩項推斷,符合上文論述邏輯的選項是:

               甲、傳播者的形象越好,謠言的可信度越高。

               乙、傳播者的人數越多,謠言的說服力越低。

           1甲、乙皆正確             2甲、乙皆錯誤

        甲錯誤,乙無法判斷    甲無法判斷,乙錯誤(105大學學力測驗

 

                    羿在垃圾堆邊懶懶地下了馬,家將們便接過繮繩和鞭子去。他剛要跨進大門,低頭看看

            掛在腰間的滿壺的簇新的箭和網裡的三隻烏老鴉和一隻射碎了的小麻雀,心裡就非常躊躕。

            但到底硬著頭皮,大踏步走進去了,箭在壺裡豁朗豁朗地響著。剛到內院,他便見嫦娥在圓

            窗裡探了一探頭。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見那幾隻烏鴉的了,不覺一嚇,腳步登時也一

            停——但只得往裡走。使女們都迎出來,給他卸了弓箭,解下網兜。他彷彿覺得她們都在苦

            笑。「太太……」他擦過手臉,走進內房去,一面叫。嫦娥正在看著圓窗外的暮天,慢慢回

            過頭來,似理不理地向他看了一眼,沒有答應。這種情形,羿倒久已習慣的了,至少已有一

            年多。他仍舊走近去,坐在對面的鋪著脫毛的舊豹皮的木榻上,搔著頭皮,支支吾吾地說——

            「今天的運氣仍舊不見佳,還是只有烏鴉……」「哼!」嫦娥將柳眉一揚,忽然站起來,風

            似地往外走,嘴裡咕嚕著,「又是烏鴉的炸醬麵!又是烏鴉的炸醬麵!你去問問去,誰家是

            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的炸醬麵的?」(魯迅〈奔月〉)  

329.文中羿與嫦娥言語失和的原因,最可能的選項是:

           1羿不務正業,只知狩獵遊樂而不照顧嫦娥    2羿的狩獵成果,無法滿足嫦娥的生活所需

         嫦娥不想再過僕傭簇擁的生活,羿卻不然    嫦娥掌握家中大權,把羿當成僕傭來使喚

          (105大學學力測驗

330.下列關於文中描寫的敘述,不恰當的選項是:

           1嫦娥「風似地往外走」,意在強調嫦娥的輕盈敏捷

           2「羿在垃圾堆邊懶懶地下了馬」,暗喻羿的困頓處境

           木榻「鋪著脫毛的舊豹皮」,暗指羿被現實生活不斷消磨

           「她們(使女)都在苦笑」,其實是羿個人內心感受的投射(105大學學力測驗  

 

 

再試一次 

      
上一頁 下一頁

         頁次:1 / .... / 10 / ...... / 20 / ...... / 3031323334353637383940 / ...... / 50 / ...... / 

       100大學學測】【102大學學測104大學學測106大學學測107大學學測108大學學測109大學學測110大學學測

         【111大學學測112大學學測113大學學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