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字詞解釋
課內文意分析
(90∼93年)
文意分析
(一綱多本94年起)
白話題組
(95年試辦∼)
文言題組(一綱多本)之 15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141∼142題:
141. 根據本文,關於梁王與楊朱的敘述,下列何者最恰當?
(1)梁王認為治理天下應重視禮樂之道 (2)梁王質疑楊朱是否具有治理天下的能力
(3)楊朱貶抑堯、舜,能治天下卻不能牧羊 (4)楊朱以牧羊為例,說明治天下須從小事做起【112教育會考 】
142. 下列文句,何者最能呼應文中「吞舟之魚,不游支流;鴻鵠高飛,不集汙池」的涵義?
(1)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
(2)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死於芳餌
(3)騏驥千里,一日而達;駑馬十駕,旬亦至之
(4)剖三寸之蚌,難得明月之珠;探枳棘之巢,難求鳳凰之雛【112教育會考 】
請閱讀以下二文,並回答143∼144題:
143. 下列關於甲、乙二文文句的說明,何者最恰當?
(1)「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是因書讀得不夠多
(2)「見一事則止知一事」意謂對事情的理解不夠全面
(3)「如何氣象」其意是思索今人當前所處的環境氛圍
(4)「我自己任性為之」意謂今人比古人更加不受拘束【113教育會考 】
144. 關於甲、乙二文的說明與比較,下列何者最恰當?
(1)甲文認為耳熟能詳的淺近道理,更勝於聖賢之言
(2)乙文以古人處事的標準,評斷自身舉措是否合宜
(3)二者都認為讀書應活用,不應拘泥於古人的看法
(4)二者都覺得古人讀書講究方法,比今人更有效率【113教育會考 】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145∼147題:
145. 根據本文,下列文句「」中的字義,何者說明最恰當?
(1)妾夜「亡」布八匹:損壞 (2)令尹「信」盜之:隨意
(3)妾子「坐」而黜:受罰 (4)王「其」察之:難道【113教育會考 】
146. 根據本文,下列關於令尹與楚王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1)令尹打算偷盜布匹再將罪責嫁禍給他人
(2)令尹主張楚國盜賊橫行是須正視的問題
(3)楚王覺得宮中之物被盜應是令尹的責任
(4)楚王認為不論身分地位都應該遵守法律【113教育會考 】
147. 根據本文,江母見楚王的目的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想要替兒子江乙頂罪 (2)表達江乙被懲處的不公
(3)向楚王告發郢大夫的罪行 (4)建議楚王再用孫叔敖為令尹【113教育會考 】
148.
149.
150.
再試一次
頁次: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