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分類試題

字音字形

字詞解釋

成語應用 文句應用 邏輯推理

課內文意分析

(90∼93年)

課外文意分析

(90∼93年)

文意分析

(一綱多本94年起)

詩詞對聯典故 複詞句型文法
書信題辭 修辭技巧 造字標點書法 課內白話題組

(90∼93年)

課內文言題組

(90∼93年)

課外白話題組

(90∼93年)

課外文言題組

(90∼93年)

白話題組

(一綱多本94年起)

文言題組

(一綱多本94年起)

寫作測驗

(95年試辦∼)

 

白話題組(一綱多本)之12

 

                    安徒生 200 年珍藏繪本

           ☆ 慶祝安徒生 200 歲誕辰紀念版,珍藏膾炙人、歷久不衰的美麗故事。

           ☆ 兒童文學大師重新譯寫,文字優美流暢,故事內容更貼近現代孩子的生活。

           ☆ 附贈名電臺節目主持人朗讀故事CD,好聽的聲音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

            安徒生出身於丹麥的貧民窟,因為長相醜陋,飽受排擠和侮辱。他當過小工、臨時演

            員、蹩腳的舞者,也曾窮得口袋只剩下十三元;但他卻秉持著樂觀的態度與不服輸的

            精神,終於成為一代童話大師。他的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而這些深刻的生命體驗都化

            成寫作的養分,豐美、滋潤了故事的文學性。他把童話的層次提升到文學的殿堂,超

            越了國家、時間和年齡的界限,創造了一個大人小孩都能悠遊其中的純真世界,永遠

            受人們喜愛。

111.這篇文稿的寫作目的最可能是下列何   

            (1)介紹童話大師安徒生不平凡的生平    (2)展覽 200 年前出版的安徒生童話集 

            (3)促銷出版社的新版安徒生童話繪本    (4)宣傳兒童節目的有聲閱讀系列活動

            【99學測】 

112.根據文稿內容,下列哪一句話最適合用來描述安徒生

            1)蘋果散落一地,但每一個都在自己的樹底下  

            2)薔薇常在荊棘中生長,而困境最能磨練才華

            (3)沒有人聆賞之時,雲雀的歌聲就和烏鴉一樣  

            4)刀鞘保護刀的鋒利,自己則安於本身的遲鈍99學測

 

                    1981年某報刊登一則怵目驚心的消息。正題是「醜陋的觀光客」,副題是「國人海

            外旅遊舉止失態,洋人側目,影響國家形象。」文內列舉遊觀光同胞幾項毛病,「喝

            湯時聲音特大」赫然名列其中。

                    「喝湯時聲音特大。」若這是好事,就會有人說這是保持固有的傳統了。奈何這是

            惡習,於是就有人想來「教育」你。區區喝湯也喝了六十多年了,深深體會到規矩與享

            受往往勢不兩立,而入國問俗的道理,又絕對不能含糊。輾轉思維,想出了一種陽奉陰

            違的兩全之計。於是在洋餐館中小酌,各自點菜時,就避免點湯,不讓出聲的「禍水」

            有可乘之機;遇到大宴,身不由主時,侍者端上湯來,淺嘗即止,場內鴉雀無聲,顯得

            高雅。
                    可是好湯不能不喝,而且不能不出聲地喝。夫堂堂法律,為官的尚可以陽奉陰違,

            況喝湯乎?小民可以陰違之事本來就不多,在喝湯這件事上,還頗有活動的餘地。一處

            是在「關起門來可以作皇帝」的府上,只要老伴不嫌,喝湯出聲,是不會有人來「側

            目」的,更用不著擔憂什麼影響國家形象。另一處的天地更大,大約北美洲諸大城市,

            都有中國城或人街;這些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餐館林立,餐館中的特色得一「鬧」

            字。說話不提高嗓門,對座之人都難於聽見,喝湯之唏哩呼嚕,早被更大的聲音淹沒

            了。這時一大碗酸辣湯,熱氣騰騰送到閣下座前,呼哩嘩啦,一瞬之間,碗已見底,額

            角冒汗,閒愁種種,俱已忘懷,此情此景,實是齒頰留芳,朵頤稱快之鐵證也。
                    要觀光客喝湯不准出聲,以免影響國家形象,也未免幾近苛求。觀光客之中一定也

            有不少人辛苦多年,傾其所有,出門逍遙一番的,這種人一定要他時刻記住幫忙建立國

            家形象,負起任重道遠的國民外交重責,實在有欠公平。

                    二十五、六年前有位屬於「快人快語」型的朋友,將出國觀光。餞行席上有不知趣

            之人,曉以國民外交的大義,並尊稱之為國民大使。此時酒過數巡,主客出語更快,聽

            到匹夫有責的大義,聽到大使的尊稱,忽然翻臉,立刻以連珠砲 的語句斥之曰:「老

            兄,我是辛苦了一輩子,省吃儉用了一輩子,這次是傾其所有,出去見見世面,逍遙逍

            遙,請你不要給我戴高帽子,我不配做什麼國民大使。匹夫有責,責在遊覽。但是,請

            放心,我也不會在外國丟你的臉,不會比有些真做大使的更丟你的臉。」如今已過了二

            十五、六年,事過境遷,而此公說話神情,還歷歷在目,可惜當時竟沒有注意到此人喝

            湯是否出聲。

                    現在想想,他很可能是一個「喝湯出聲」的人。 

                                                                                                ——改寫自吳魯芹(「喝湯出聲」辯 )

113.根據本文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作者認為不恰當的喝湯行為?                   

            (1)參加宴會時,侍者端上湯來,淺嘗數口即止            

            (2)到人聲鼎沸的餐廳裡點碗熱湯,出聲喝個過癮  

            (3)獨自在家「關起門來作皇帝」,想怎麼喝就怎麼喝 

            (4)至國外洋餐館用餐,點碗熱湯,唏哩呼嚕一飲而盡99學測

114.下列敘述,何者最符合本文作者的觀點?
            1)喝湯之法,要因時因地制宜,在享受與禮儀之間取得平衡    

            (2)出國旅行時,須肩負國民外交的責任,時時注意國民禮儀   

            (3)「喝湯出聲」是不文雅的行為,必須透過教育,方能改善   

            (4)宴會中不宜探究別人的隱私,也不應提到令人尷尬的話題99學測

115.本文後半提及一位將要出國觀光的朋友下列關於這位「朋友」的描述,何者可以從

            文中明確得知?
            1)是一位喜歡喝湯出聲的人                      

            2)說話速度極快,旁人追趕不上   

            3)曾擔任外交使節,退休後將要出國觀光  

            (4)想要自在出遊,不願因為顧及形象而影響玩興99學測

 

                    中國從很早開始就太注重表層禮儀,好好的一件事情被極度誇張的方式一鋪陳,也

            就變了味。早在科舉制度剛剛形成不久就被加了太多的裝飾,太重的渲染,把全國讀書

            人的心情擾亂得不輕。每次進士考試總有一批人考上,不管對國家對個人,慶賀一下、

            宣揚一番都是應該的,但不知怎麼一來,沒完沒了的繁複禮儀把這些錄取者捧得暈頭轉

            向。唐代的進士們先要拜謝「座主」(考官),參謁宰相,然後遊賞曲江,參加杏園

            宴、聞喜宴、櫻桃宴、月燈宴等等,還要在雁塔題名,在慈恩寺觀看雜耍戲場,繁忙之

            極,也得意之極。孟郊詩中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與張籍詩中所

            謂「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萬里盡傳名」,就寫盡了此間情景。據傅璇琮先生考證,當

            時的讀書人一中進士,根本應付不了沒完沒了的熱鬧儀式,長安民間就興辦了一種謀利

            性的商業服務機構叫「進士團」,負責為進士租房子、備酒食、張羅禮儀,直至開路喝

            道,全線承包。「進士團」的生意一直十分興隆。
                                                                                                   
        ——改寫自余秋雨(十萬進士

116.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科舉制度變質的原因在於讀書人相互勾心鬥角

            2)張籍的詩反映出士子「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現象  

            3)科舉制度施行久遠之後,逐漸被加諸許多繁複的禮儀

            4)「進士團」屬於政府機構,目的在服務錄取者各項事宜99學測

117.根據本文,下列何者是作者的主要觀點?
            (1)拜謝座主、參謁宰相的禮俗,形成阿諛奉承的風氣 

            (2)讀書人當以社稷民生為重,進士及第後不宜慶賀宣揚   

            (3)過度講究禮儀形成人事的繁瑣,耗費了及第士子的心力   

            (4)未臻完備的科舉制度不能有效舉才,造成國家人才的流失99學測

 

                    那只是個不起眼的小縫罷了
                    我一如往常地整理書包,忽然發現底層有了細小的裂縫。我拿起書包就著燈看,卻

            沒有一絲光線滲透過來。我想:這只不過是表面的布料稍稍磨損而已,沒什麼大不了

            的!繼續將一本本厚重的書塞入書包裡。
                    過了幾天,當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只聽得「啪!」的一聲,隨之而來的是「如釋重

            負」的感覺。回頭一看,書本散落一地,有些甚至還滑行到遠處,「停屍」在水坑裡。

            我趕緊收拾殘局,而後放下書包一瞧——一道大裂縫劃破了書包底端。
                    原來,它只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縫呀!要是我當時補起那道小縫,也不會發生今天

            的慘劇;要是我用另一個袋子分擔它的負荷,它就不會落到「肚破腸流」的田地;要是

            我能防微杜漸,能多考慮一分一秒,我便不會遭遇這般窘境,也不致如此驚慌失措,更

            用不著被迫離棄這多年的「夥伴」。
                    最後,我只好摀著書包的大洞,抱著滿袋的書,還有滿袋的懊悔與自責,狼狽逃回

            家!                                                                                       —— 改寫自張于庭(小事一樁)

118.下列文句的說明,何者正確?
            (1)「只聽得『啪!』的一聲,隨之而來的是『如釋重負』的感覺」句中的主語是

                        「書包」   

            (2)「有些甚至還滑行到遠處,『停屍』在水坑裡」句中的主語是「書本」

            (3)「它只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縫呀」、「要是我用另一個袋子分擔它的負荷」兩句

                        中的「它」皆指「書包」  

            (4)「更用不著被迫離棄這多年的『夥伴』」句中的「夥伴」是指「書本」。

            【99學測

119.下列何者最貼近作者在此事件後的心得?

            (1)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2)先下手為強,後下手為殃 

            (3)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4)寸火能焚山林,蟻穴能決大堤。

            99學測

 

                    含笑花的美,是潔淨的。那清淡、若有似無的花香,卻令人覺得心酸。因為那種寡

            靜的香氣,有過世母親的氣味。
                    我是個奇怪的女兒。母親在世時,和她沒完沒了的爭吵。母親過世之後,我處處在

            花香中,看到母親的影子,嗅到她的氣味,感覺到她處處隱含的形影。

                    母親是個無懈可擊的式婦女,做甚麼事都完美得一絲不茍,即使打一個結——

            子上的結、鞋帶上的結——也必須打得工整又完美。頭髮梳得整齊,衣服穿得得體,鞋

            子一塵不染。供桌上,每天鮮花蔬果擺得周正美觀。自小到大,我最愛看母親布置供

            桌。尤其節慶大拜拜時,她領著女傭,做出一大桌極費工夫的菜餚,擺得豐盛美麗。她

            從庭院親手栽植的花草中剪下花枝插瓶供奉,多半是白色的香花:含笑、茉莉、夜來香

            或一整盆蘭花,使供桌顯出富泰又莊麗、清寂又潔淨的氛氲。
                    這種氛氲在母親辭世兩年來,時時盤桓在我腦中。
                    含笑花清寂的香氣裡,有母親清顏的回憶。回鄉時候,在朋友家的庭院裡,不期然

            邂逅的含笑花。
                    「你家的含笑花在對我微笑哩!」我對窗內的朋友喊道。
                    猛一回頭,似乎看到母親的身影飄拂過我眼角。愛花的母親和我,不期然在朋友家

            庭院一角的含笑花旁相過。母親的身影拂著花香冉冉而退。

                    含笑花飽滿如玉色手心相合的姿態,好像若有所悟,又若有所思。

                    那是一個微雨的清晨。
                                                                                                                   —— 改寫自洪素麗(含笑)

120.關於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善於運用對話技巧,凸顯母女性格的差異   

            (2)全文採順敘手法,寫出對母親的種種回憶   

            3)文章多處化用典故,使得文字凝鍊雅致  

            (4)透過視覺與嗅覺的摹寫,引出孺慕之情。99學測

121.根據本文,可明確得知下列何者?
            (1)含笑花香令作者心酸,是因讓她想起與母親一同種花的經驗  

            2)作者的母親是一位喜好花卉,而且做事嚴謹又有條理的女性   

            (3)從小陪著母親擺設供桌,長期的相處使得作者母女情感融洽

            4)作者在朋友家不期然地遇見母親,於是母女相偕共賞含笑花。99學測

 

 

 

再試一次 

      
上一頁 下一頁

           頁次:1 / ... / 10 / 11 / 12 / 13 / 1415161718 / 19 / 20 / ... / 30 / ... /

       103會考103特招104會考105會考106會考107會考108會考109會考109會考(補考)110會考

          111會考111會考(補考)112會考113會考114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