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咬文嚼字 創意點子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錦囊智庫  

 

分類試題

字音字形

字詞解釋

成語應用

文句應用

邏輯推理

課內文意分析

(90∼93年)

課外文意分析

(90∼93年)

文意分析

(一綱多本94年起)

詩詞對聯典故

複詞句型文法

書信題辭

修辭技巧

造字標點書法

課內白話題組

(90∼93年)

課內文言題組

(90∼93年)

課外白話題組

(90∼93年)

課外文言題組

(90∼93年)

白話題組

(一綱多本94年起)

文言題組

(一綱多本94年起)

寫作測驗

(95年試辦∼)

 

文意分析(一綱多本)之 45 

441.「我向默默耕耘者學習等待,也向堅持不懈者學習勇敢;我從高傲的人身上學會了彎腰,也從奢靡的人身上學到了

            簡樸。」這段文句最能呼應《論語》中的哪一段話?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108教育會考】   

442.「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能捺住即成名。」關於這副對聯,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1)上聯意謂人生苦短,應及時努力                           2)下聯勉人要看破功名,隨遇而安

            (3)上、下聯的末字刻意不合平仄,以擴展意境        4)由「若」「苦」、「各」「名」的字形差異發想

           108教育會考】

443.「學書之法,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

            這段話的寫作用意,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說明學習書法的不同階段與進境            (2)強調練習書法時要有正確的心態

            3)提醒常人不應追求艱難的書法技巧        4)指出書法的最高境界在於標新立異108教育會考】

444.「諸葛武侯文采不豔,然其〈出師〉二表至今為學者膾炙,有志之士擊節讀之,有至於嗟嘆流涕者。六朝

           文人動輒百數十篇,穠華纖巧,極其雕飾,或卒無一語可傳。然則文之為文,豈必多且麗乎哉?」根據這段文字,

           下列何者最符合作者的觀點?

            (1)文章之優劣,取決於作者的學識修養與文采表現    

            2)寫作不宜過度雕章琢句,當以抒發情志、感動人心為佳

            (3)六朝文人多投注心力於雕飾辭藻,以致作品質精而量少

            4)諸葛武侯文采不豔,唯〈出師〉二表典麗華美,膾炙人口108教育會考】

445.

             

                        待漏:古群臣聽漏刻入朝,後用以比喻將入朝時 

            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徐鉉覺得馮謐之才不及賀知章                 (2)徐鉉安慰馮謐他日終將獲得賞賜  

            (3)徐鉉認為三百里鏡湖應賞賜給馮謐         (4)徐鉉暗示馮謐應知所進退、歸隱山林108教育會考】

446. 「宣紙有生熟之別,互有利弊,各隨所好而已。生紙易滲水墨,筆頭水分要控制得宜,於溼乾濃淡之間顯出揮灑

            的韻味。嘗見有人作畫,急欲獲致水墨滲渲的效果,不斷的以口吮毫,一幅畫成,舌面盡黑。工筆畫,正楷書,

            皆宜熟紙。不過亦不盡然,我看見過徐青藤花卉冊頁的複製品,看那淋漓的水渲墨暈,不像是熟紙。」根據這段

            文字,下列推論何者錯誤

            (1)寫正楷書的時候,不宜使水墨滲渲       

            2)作者推測徐青藤可能是用生紙來畫花卉

            3)作者所見以口吮毫之人,應是在畫工筆畫

            4)在生宣紙上控制筆頭水分,要比在熟紙困難108教育會考】

447. 

           

                               愈:高明

            根據這段文字,趙簡子之所以得到壯馳茲的祝賀,其原因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取得晉國執政權                2)能明辨小人與賢人     

            (3)具備禮賢下士的態度        (4)已找到東方最好的謀士108教育會考】

448.「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盡忠勸善。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之,問人之飢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由這段話可知,

            為政者對待人民的原則應是下列何者?

                               爵:予以官位
            1)循循善誘的教化        2)公平公正的賞罰        3)無微不至的關懷        (4)具體實惠的行動

           108教育會考】

449.「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

            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文中「其除之」的「之」字所代稱的對象為何?
            (1)進善之旌        2)誹謗之木        3)誹謗妖言之罪        (4)遠方之賢良108教育會考】

450. 「素包子在宋朝是一大門類,因為佛教宋朝已深入各階層,社會流行吃素,故素包子很受歡迎。人不稱素包子

            叫素包子,而是叫『酸餡兒饅頭』,簡稱『酸餡兒』。酸餡兒原指有酸味的雪裡紅包子,由於賣得特別多,就稱

            素包子為酸餡兒饅頭,如豆沙包子、芥菜包子都被人歸類到酸餡兒中。現代學者校點人筆記和話本,老把酸餡兒

            寫成『餕餡兒』,並說餕餡兒就是熟餡兒的意思,這都是不瞭解宋朝飲食所致。」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酸餡兒饅頭在宋朝時隨著佛教傳入中國                (2)宋朝的豆沙包子和芥菜包子味道都是酸的     

            (3)宋朝的素包子,以雪裡紅包子最受大眾歡迎        (4)學者校書常因不小心而將「酸餡」寫成「餕餡」

          108教育會考】

 

           

 

再試一次 

      
上一頁 下一頁

           頁次:1 / ... / 10 / ... / 20 / ... 30 / ...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   

       100(一)】【100(北北基)】【100(二)】【101】【102試辦會考102

          103會考103特招104會考105會考106會考107會考108會考109會考109會考(補考)110會考

          【111會考111會考(補考)112會考113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