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字音字形
字詞解釋
成語應用
文句應用
邏輯推理
課內文意分析
(90∼93年)
課外文意分析
文意分析
(一綱多本94年起)
詩詞對聯典故
複詞句型文法
書信題辭
修辭技巧
造字標點書法
課內白話題組
課內文言題組
課外白話題組
課外文言題組
白話題組
文言題組
寫作測驗
(95年試辦∼)
文意分析(一綱多本)之 50
491.「聞謗而不怒,雖讒燄薰天,如_______,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_______,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
且有害也。」這段文字畫線處,依序應填入何者最恰當?
(1)杯水車薪/粘花惹絮 (2)冰炭不洽/遊絲飛絮
(3)抱薪救火/煮繭求絲 (4)舉火焚空/春蠶作繭【109教育會考(補考) 】
492.「少年負志氣,信道不從時。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不從「時」:時俗 室可欺:此指有人暗中使陰謀 暴:顯露
根據本詩,下列關於作者的敘述何者最恰當?
(1)崇尚道家思想,不與人爭 (2)悔悟年少輕狂,改過遷善
(3)防範他人陷害,按部就班 (4)記取挫折經驗,累積智慧【109教育會考(補考) 】
493.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繫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
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繫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浮梁:浮橋 權衡:秤錘秤桿 吃水:船身低於水面的深度
根據這則故事,下列說明何者最不恰當?
(1)鐵牛的設置是為了固定浮梁 (2)鐵牛沒河是為了避免洪水絕梁
(3)於大舟實土後,大舟吃水較深 (4)移去大舟之土後,鐵牛隨之浮起【109教育會考(補考) 】
494.
根據這段詩句的內容,可推知作者的觀點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棋手應在深思熟慮之後,才進行下一步 (2)對弈之前應布局周延,使對方進退兩難
(3)棋局陷入膠著時,旁觀者方能出語指點 (4)觀棋者當冷靜旁觀不語,置身棋局之外
【109教育會考(補考) 】
495. 「冶容色者侮之招,麗服飾者盜之招,多才能者忌之招。」這句話的寓意,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 (2)末大於本則折,尾大於腰則不掉
(3)肥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4)利劍莫近,美人勿親;利劍傷手,美人傷心
496. 「熱帶地區有五、六百萬的農民種植可可樹,並販售可可果莢以維持一家溫飽。工人從果莢中取出可可豆,
製成可可漿、可可脂及可可粉。全世界另有約四千五百萬人的生計,仰賴可可豆從食品加工廠到糖果店商品架
之間的漫長過程。產量占全球40%的象牙海岸,種植可可樹的收益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5%,並讓5%的
家庭有飯可吃。」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最不恰當? (1)種植可可樹是象牙海岸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2)全球有超過五千萬人的生計和可可產業相關 (3)象牙海岸有五、六百萬的農民在種植可可樹 (4)可可豆的經濟效益包含了種植、製造與販賣
(3)象牙海岸有五、六百萬的農民在種植可可樹 (4)可可豆的經濟效益包含了種植、製造與販賣
497.「木製活字印刷是王禎所發明。每個活字的規格都相同,排在木字盤裡,用木楔楔牢。他還設計製造出一種旋轉
活字架,以便排字工人很快地用小鑷子鉗出所需要的活字。由於漢字很多,活字架相當龐大,直徑約2.5公尺。
為了提高揀字效率,王禎還編了漢字記憶口訣,幫助排字工人更快找到所需的字。活字架的分隔盤是有索引的,
每格字盤裡相同的字的數量是根據字的使用頻率來決定。從此排字工人可以坐著揀字,印刷過後也很容易將活字
放回原處再使用。」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王禎對印刷術的貢獻?
(1)讓木製活字可重複利用 (2)設計製造了旋轉活字架
(3)發明木製活字並將其規格化 (4)依使用頻率編製漢字記憶口訣【109教育會考(補考) 】
498. 根據文意脈絡判斷,下列文句最可能的順序是何者? 甲、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賦之;人有形質,地以六穀養之。 乙、天有風雨,人以宮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車通之。 丙、是人能補天地之缺也,而可無為乎? 丁、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五常:仁、義、禮、智、信
(1)乙丙甲丁 (2)乙丁甲丙 (3)丙甲丁乙 (4)丙丁甲乙【109教育會考(補考) 】
499. 「人生是短暫的,死亡是自然的,認清了這點,活著的時候才可以真正的投入。」這句話的涵義,與下列
何者最接近? (1)經歷死亡幽谷,才能發現活著的可貴
(2)能將死亡置之度外的人往往雖死猶生
(3)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挑戰自我,安於現狀等於死亡
(4)了解生命的限制,坦然面對死亡,就能盡情地活著【110教育會考 】
500.
這首詩中「盆栽」對生活的態度,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1)安守現實,自得其樂 (2)享受挑戰,追求卓越
(3)突破藩籬,渴望自由 (4)寧為玉碎,不為瓦全【110教育會考 】
再試一次
頁次:1 / ... / 10 / ... / 20 / ... / 30 / ...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
【103會考】【103特招】【104會考】【105會考】【106會考】【107會考】【108會考】【109會考】【109會考(補考)】【110會考】
【111會考】【111會考(補考)】【112會考】【113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