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
語文能力
推甄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
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教育會考國文試題
基本學測
教育會考
分類試題
+寫作測驗
字音字形
字詞解釋
成語應用
文句應用
邏輯推理
課內文意分析
(90∼93年)
課外文意分析
文意分析
(一綱多本94年起)
詩詞對聯典故
複詞句型文法
書信題辭
修辭技巧
造字標點書法
課內白話題組
課內文言題組
課外白話題組
課外文言題組
白話題組
文言題組
寫作測驗
(95年試辦∼)
文意分析(一綱多本)之 54
531. 「回想這些年,父親教我寫字,卻不督促我勤練;教我弈棋,卻不鼓勵我晉段;教我廚藝,卻不准我拜師,
讓我在每件事情上,都是一個初入門庭的半吊子,一個略知一二的旁觀者,最後他寫給我的一張字是『君子
不器』。」根據這段文字的內容,「不器」的意思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1)不強求絕對的標準答案 (2)不計較人生的成敗得失
(3)不執著於枝微末節的表象 (4)不自限於固定的才能技藝【111教育會考(補考)】
532. 下列詩句,何者最能呈現作者對百姓困苦生活的關懷?
(1)人生百歲內,天地暫寓形。太倉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稊米:小米。稊,音ㄊㄧˊ
(2)朱門有勳貴,陋巷有顏回。窮通各問命,不繫才不才 (3)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採地黃 地黃:多年生草本植物名
(3)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歲晏無口食,田中採地黃
(4)富貴難義合,困窮易感恩。古來忠烈士,多出貧賤門【111教育會考(補考)】
533. 「一個人存在的目的,必須由自己來建立。不過,我認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已經不再從自己的心底深處、
從熾熱的靈魂出口構築存在的目的。頂多把存在的目的替換成『夢想』這個字眼,拿來高唱口號, 將自身的
淺薄暫且黏附在電視或雜誌頁面上,任其左右而已。」根據這段文字,下列何者最符合作者對「這個時代的
年輕人」的觀點? (1)思考存在的目的卻忽略了夢想 (2)無法真誠的建立自我存在的目的
(3)把終極目標建立在如何製造輿論話題 (4)因環境變化使熾熱的靈魂找不到出口【111教育會考(補考)】
534. 「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華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華佗曰:『尋外實,
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關於倪尋、李延的症狀與治療方式,下列何者最符合這段文字的
敘述?
(1)倪尋與李延症狀相同,用藥不同 (2)倪尋當下出汗,比李延更早痊癒
(3)華佗以稀有藥材治癒倪、李二人 (4)華佗兼採內服外敷治倪、李二人【111教育會考(補考)】
535. 「凡人為文,私於自是,不忍於割截,或失於繁多,其間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鑒無姑息者,討論而削奪之,
然後繁簡當否得其中矣。」下列何者最符合這段文字的觀點? 妍媸:此指文章的好與壞
(1)天才的文章繁簡得當,常人則否 (2)觀摩好友的佳作能有助文筆的精進
(3)旁人客觀的意見能修正為文的缺失 (4)為免文章刪削過度,宜請友人一同參酌【111教育會考(補考)】
536. 「我坐在寫字桌邊,收音機正播送最好聽的音樂,一個女子的獨唱。聲音清而婉,單純中見出生命洋溢,如一彎溪水,
極明瑩透澈,涓涓而流,流過草地,綠草上開遍白花。且有杏花李花,壓枝欲折。接著是夏里亞賓式短歌,與廊前遠望
長河,河水微濁,大小木筏乘流而下,弄筏人舉橈激水的情境正相合。」關於這段文字的分析,下列何者最恰當?
夏里亞賓:著名的俄國男低音歌唱家
(1)以具體的形象比喻女子歌聲的動聽 (2)以男子歌聲形容弄筏人舉橈激水的情境
(3)作者當時身處於綠草白花、杏李盛開的勝境 (4)作者認為賞花宜聽女子獨唱,划船宜聽夏里亞賓
【111教育會考(補考)】
537. 「只有讓各種思想和原則公開衝突才能讓事情明晰。衝突或許很痛苦,但無痛的解決方案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存在。
追求那種方案是把鴕鳥尊奉為神,只會導致痛苦的後果。」這段文字中「把鴕鳥尊奉為神」的涵義,最可能是下列
何者?
(1)外強中乾,徒具華麗表象 (2)罔顧現實,逃避不去面對
(3)崇拜偶像,盲目追隨領導 (4)衝動行事,缺乏審慎思考【111教育會考(補考)】
538.
(1)甲:將黃蝴蝶譬喻為萬千燈火 (2)乙:以擬人手法呈現蝴蝶動態
(3)丙:以假設的語氣說出內心想像 (4)丁:將抽象的童年時光化為具體【111教育會考(補考)】
539. 關於這兩首詩的分析 ,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1)兩詩皆以嬋娟來表示美好的姿容 (2)兩詩皆明白寫出霜月互鬥的結果
(3)乙詩清楚標示季節,甲詩則無法判斷 (4)乙詩寫出霜、月間的對話,甲詩則無
540. 「魏博節度使韓簡,性粗質,每對文士,不曉其說,心常恥之。乃召一孝廉,令講《論語,及講至〈為政〉篇,
明日謂諸從事曰:『僕近知古人年至三十,方能行立。』外有聞者,無不絕倒。」故事中韓簡的表現,以下列何者
來形容最恰當?
(1)一知半解,望文生義 (2)語帶雙關,妙語如珠
(3)穿鑿附會,畫蛇添足 (4)舉一反三,觸類旁通【111教育會考(補考)】
再試一次
頁次:1 / ... / 10 / ... / 20 / ... / 30 / ... / 40 / ...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103會考】【103特招】【104會考】【105會考】【106會考】【107會考】【108會考】【109會考】【109會考(補考)】【110會考】
【111會考】【111會考(補考)】【112會考】【113會考】【114會考】